面對多元世界 聆聽接納差異 第三屆亞洲青年牧養會議 深入走訪大馬認識處境 交流對話思索行動方案 (2018年09月12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第三屆亞洲青年牧養會議 深入走訪大馬認識處境 交流對話思索行動方案

【張原境 專題報導】

繼香港、台灣之後,第三屆亞洲青年牧養會議移師馬來西亞,8月17日至21日在吉隆坡衛理大廈舉行,由馬來西亞生命展翅資源中心(Life SOAR Resources)、馬來西亞神學院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長老教會青年陣線、香港基督徒學會以及合一青年牧養平台共同籌辦,匯集了來自香港、澳門、馬來西亞、中國和台灣的基督徒青年、牧者共50人。

今年的亞洲青年牧養會議以「公共神學與多元社會──誰是我們的他者?」為題,延續之前探討「公共神學」的主軸,聚焦於全球化的人口流動趨勢下,因文化、宗教、種族等差異而衍生出的「他者」,而在日漸高漲的社會張力下,基督徒如何面對多元的世界,學習聆聽差異,接納彼此,落實天國的公義與和平,成為此次牧養會議討論的重點。

玉山神學院助理教授陳文珊以「殖民與被殖民的聖經詮釋」為題,分享何謂殖民、去殖民、新殖民主義及後殖民主義,並以阿美族的豐年祭爭議為例,帶領與會者思考福音與文化之間的關係,最後則分享後殖民聖經詮釋使用的歷史批判和敘事批判的方法。馬來西亞神學院講師張俊明則分享「公共神學與多元社會」,解析公共神學的發展脈絡與特性,並強調應思考如何避免宗教在公共領域成為暴力根源,合一與公共是為了異中求同,而非統一與霸權式的宗教殖民。「跨越種族與宗教的牆──多元社會對話」,邀請穆斯林律師Fadiah Nadwa及民主行動黨黨員Shukri,由馬來西亞神學院宗教與社會中心主任郭曉鳴牧師主持,分別就各自的宗教及社會運動經驗進行對談。亞庇靈糧堂牧師陳偉強則分享「東馬沙巴原住民組織的公共神學與行動」,透過各教會跨族群合一,彼此認罪,協助原住民恢復土地長子身分,盼讓上帝國重新臨在馬來西亞。

為了讓與會者更加了解馬來西亞的處境,馬來西亞生命展翅資源中心邀請了聯合國難民署顧問唐南發及當今峇南(Baramkini)協調員廖天才,分別分享移工及難民在馬來西亞的處境以及東馬原住民──本南族(Penan)的抗爭。由於馬來西亞未簽署1951年聯合國訂定的《難民地位公約》,尋求庇護者和難民都都被視為非法移民,因而面臨被逮捕、拘留或驅逐出境的風險。多數人缺乏醫療就業補助和國家保護,且從事3D工作(dirty, dangerous, difficult)。而聚居於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原始內陸森林的本南人,其傳統居住領域及文化面臨伐木商及政府的開發與侵占而被迫遷離,於是發起了一連串的抗爭行動。廖天才表示,一個國家是否是公正的國家,要看他們如何對待最弱勢的群體。

此次亦有豐富的探訪行程,與會者拜訪馬來西亞最大的華人公民組織隆雪華堂,參觀雙溪毛糯麻瘋病院,以及社區藝術計畫的公民組織Lostgens’。

最後一天,各國代表除了分享過去一年的行動成果,亦再次進行開放空間會議討論(OST)。各國代表依據處境提出議題,透過交流,思索出可能的行動方案。

第三屆亞洲青年牧養會議移師馬來西亞舉辦,匯集了港、澳、馬、中、台等地的基督徒青年、牧者共 人。(本專題攝影/封潔恩、張耕睿)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8年09月12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