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關懷與教牧諮商講座》正向教牧諮商 與弟兄姊妹同理、同行 (2018年07月23日)

新聞提供: 台灣國度復興報

 

國度復興報 記者 李瑞娟 台北報導

「為什麼教牧諮商有時候無法解決弟兄姊妹的問題?」來自加拿大的李耀全博士在「心靈關懷與教牧諮商講座」分享正向教牧心理學的心得。他說,教牧諮商工作者的一大阻礙是不少教會輔導或專家會告訴求助者,遇到困境是因為犯罪,或是聽完問題之後就要他們回家禱告讀經,而沒有了解他們實際生活遇到的困難。這犯下「輔導過程太快下結論」的錯誤,導致無法與弟兄姊妹同行。

李耀全強調,現代人追求效率,應學習「慢慢享受Savoring」的態度,不論是用餐、洗澡或步行上學的時間,正向心理學都可以和聖經吻合實證,正如以賽亞書三十章15節說的,安息與安穩得以更享受生命。

李耀全強調《聖經》與「心靈關懷、靈命塑造」有唇齒相依的關係,醫治與牧養由聖經開始,聖經有助於各樣關顧輔導、靈命塑造與牧養,是我們信仰生活的基礎。教牧工作應以聖經輔導的基礎,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情況、態度和方法來牧養。

「一個靈性高的人,人性也會非常高。」李博士突破教會迷思說:「如果一個基督徒經常禱告,但卻無法與人相處,在我看來,這不是靈性高的人。」在香港做過10年婚姻輔導,面對現代人的外遇事件,他認為答案很明顯,主禱文說免債,就是要饒恕別人,他以自己為例,父親對他很嚴厲,他曾經十分恨父母,但後來他理解父親的背景後,才明白父親不是有意傷害他,便學習饒恕。

講座由即將接任宇宙光全人關懷總幹事的葉貞屏博士回應,他說,人本(無神論)跟神本有沒有關係?人的內心深處有神的形像在(神本的思考),不管有沒有信主,我們之間都一定有一個交集點,身為教牧輔導應把握這個交集點,這就是正向心理學的轉機,反之,則是危機。

「心靈關懷與教牧諮商講座」由環球聖經公會主辦,於7月21日在浸信會懷恩堂舉行,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台灣神學院關懷與協談碩士組、中華福音神學院校友會共同協辦。環球天道機構國際董事暨台灣總幹事馬長生勉勵基督徒要勇於參與台灣社會的公共議題。

李耀全博士。李瑞娟攝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8年07月23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