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電動不等於沉迷 香港教牧研討會從中看見更高價值:與青年同行、贏回他們的心 電競牧養──教牧研討會Part4 解答教牧同工與家長對電動的迷思 (2018年03月14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今日報

 

2018/03/14  記者 / 王志宏 香港報導

當電競成為熾熱的潮流文化,無論成年人或父母喜歡與否,打電動成為不少青少年重要的休閒娛樂,已有教會、機構引入電競牧養,教牧同工透過打電動來與青少年同行(如Game Power全港教會青年電競大賽2018)。

然而,如此新興的牧養方式,教牧界或父母都未必懂得如何去行。3月8日的「電競牧養─教牧研討會Part4」回應教牧界和父母對於打電動的質疑與電競牧養的方式,分享如何透過打電動,與青少年同行。

破除打電動的「沉迷」迷思

有會眾提出,打電動會教人沉迷。歐陽家和以去教會為比喻,也有家長認為子女每周兩天花在教會裡是「沉迷」。關鍵在於,「普遍家長不認為子女常返教會是問題,因為他們信任教會。」

背後的訊息,就是因為家長不明白電動這回事,容易產生誤會。

歐陽家和續言,青少年「偶然」因打電動而不願意吃飯,這並非醫學定義的沉迷。醫學的定義是要持續一年,每天打電動最少6至7小時,也會影響身體,會有各種不適、疾病,影響學業或工作(如不願意上課或上班)。與別人的關係差,容易發脾氣等等。大部分青少年打電動的情況,還沒有到如此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歐陽家和的意思並非鼓勵青少年只顧打電動,而不作正經事。

其考量是若家長對子女有這類投訴,社工或輔導員也需要了解家長,可能其投訴的原因,來自「子女只顧打電動,已不聽其說話」,背後隱藏的訊息更可能是家長本身無法接受子女離開自己,而去探索另一個世界。

站在子女的立場,可能也不是要離開父母,只是想有自己的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剛好是打電動),未必可稱為沉迷。

不懂電動的教牧或家長如何是好?

及後,也有會眾提出,家長面對熱愛電動的子女,可能也想參與其中,一起打電動,只是其能力和時間都有限,未必能配合,愈不懂對此就愈害怕,容易產生誤解。

歐陽家和回應指出,即使家長本身不打電動,但也要大概認識某遊戲,才能決定是否給子女玩。甯田安也有類似的看法,並以看聖經為比喻,若要教小孩看聖經,自己也要先看。

至於蕭建輝則回應其教會有不少父母和子女有溝通問題,若買遊戲機給子女玩,已是開始化解問題的第一步。但蕭建輝強調不要把遊戲機當作是電子保姆,以為把子女交給遊戲機就可以解決問題。也要一起玩,一起相處,有助促進溝通更暢順,家庭更和諧。

冼偉程相信,透過與青少年一起打電動,明白其語言,進入其世界,更容易同行。「透過一起打電動(也可以是其他的活動),跟青少年打成一片,當對方願意跟你談心事,如喜歡了那個女生,那就是成功。」

他強調選遊戲也重要,他常跟青少年玩的遊戲包括《英雄聯盟》和《世紀帝國》等,每個遊戲都有某些意識在當中,但青少年未必能領悟當中深層的價值,而大人(若願意投放時間而且有一定的造詣)在有關領域的言論,就可能吸引青少年的注意。

冼偉程強調借助的功具不一定是電動,也可以是漫畫。如看完《海賊王》或《火影忍者》等漫畫會教人熱血起來,若跟青少年分析當中的種種,他會覺得你不只是跟他玩,也能教到一些東西,也不只是電動或漫畫本身,也可以是做人處世的道理,以及信仰。

總的來說,講員們都對電競事工充滿信心,冼偉程更鼓勵熱愛打電動,又有福音使命的信徒,一起做一些事,讓打電動和青少年事工聯繫起來,相信會有一定的影響力。

「電競牧養 教牧研討會Part4」由Jesus Online和明光社合辦,G-Power協辦。講者(由左至右),包括自由傳道冼偉程、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歐陽家和、中華基督教會基道旺角堂甯田安傳道,以及基督教宣道會華貴堂蕭建輝傳道。 (攝影/記者王志宏)
是次研討會的會眾多是對青少年打電動,以及電競事工有興趣的教牧同工,或其他與青少年同行的人士,當中不乏同時對電動和福音都有一定認識者,像是有人提出以電動來靈修的說法。 (攝影/記者王志宏)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8年03月15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