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不足還是分配不均? 鄒崇銘黃元山研討會針鋒相對 (2018年02月22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採訪:羅穎珊 / 2018年2月20日

【時代論壇訊】

在二月十日一個土地研討會上,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導師鄒崇銘博士和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公共政策部主管黃元山就土地供應與發展提出不同方向的見解。鄒崇銘強調不反對發展,但認為發展應針對住屋問題,在所發展的土地上,應盡量增加興建公營房屋的百份比以達致土地公義。黃元山則認為土地分配固然可以做得更好,但更應做得大,增加土地供應,他認為土地開發面積嚴重不足。

在這個以「吾『慌』無地!?──土地開發的信仰反思:土地、居住與生活」為題的研討會環節上,鄒崇銘期望更多人長期關注土地供應問題。他指出根本的問題不是土地供應,而是土地與經濟發展的問題。

鄒崇銘:擴大公營房屋比例,縮小發展規模

他以啟德的發展為例,在總佔地三百廿八公頃當中,九公頃的土地用作建築公屋,佔百份之二點七,屬全港的比例最低。然而規劃當中卻有十多公頃屬酒店用地。「乘郵輪來的遊客,怎會在旁邊住酒店?已經住在郵輪了。」他建議取消酒店,將用地用作居屋。然而於政府的最新方案裡,公營房屋的比例維持現狀。

鄒崇銘亦提出新界東北發展的土地分配比例,公屋佔百份之七;而政府的數字表示東北住宅用地九十公頃,公私營房屋比例各約一半。鄒崇銘提出:「若這些新市鎮是用來解決房問問題,為何用作興建住宅的比例卻如此少?」他指出在過往在沙田和屯門,單單是公營房屋就已佔地約百份之十五;而天水圍的公屋佔土地的比例更佔約百份之廿五。

然而若從經濟發展來看,鄒崇銘指出,新界東北承諾就業職位是四萬;相比之下,整個天水圍創造的就業職位有二萬個——怎麼可能下一個新市鎮一下子能夠創造四萬個職位?其中,新界東北的商業及科技園承諾其中二萬個職位,但鄒崇銘指出,規模大一倍的科學園,就業職位只有一萬個。因此他對就業職位的承諾數目存疑。鄒崇銘更指出,規劃中的工業園,隨著人工智能的大趨勢,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可能又會被自動化生產取代。鄒崇銘總結他不反對新界東北發展,只要大幅縮小發展面積。他認為,要達成新發展區的住宅及社區設施的需要,少於二百公頃用地已足夠。

黃元山:郊野公園不一定所有人能享用

黃元山分析香港居住問題可從三個角度切入,徵狀是「住得貴、住得細、住得迫」,他相信這已是大家的共識。但未有共識的是成因,他認為這值得討論;所診斷的原因不同,則相應的解決方法亦不同。

黃元山認為香港的樓價貴並不單單是貨幣現象,亦不單單是炒賣現象,因他認為租金上升但租金本身卻不能炒賣的。當然空置率等等亦可以詳細研究,但黃元山認為租金上升主要顯示住屋供應不足。黃元山指出樓價受基礎因素影響,包括出生、死亡、結婚、離婚、移民等;而貨幣現象等技術因素,亦有影響。

黃元山認為香港居住問題是因為土地供應不足。他提及,香港開發土地使用佔總體土地的百份之廿四,該百份之廿四包括住宅、商業、工業、道路等,而新加坡的開發土地佔百份之七十三。黃元山指出,本地公營房屋佔總體土地百份之二,私營房屋亦相約;然而總體土地的百份之四十是郊野公園。他說,郊野公園有些深入的地方需要走八小時才到達,不一定所有人能享用。

黃元山認為若土地不予增加,只是將開發土地再分配,並非唯一的解決辦法。他指上一個新市鎮東涌至下一個新市鎮落成超過四十年,而停止開發是造成住宅供應不足的主要原因。而十年來停止建造新房屋,住宅供應不足差距愈加增大。

在問答與對話部份,兩位講員針鋒相對。鄒崇銘認為一千多公頃能夠解決房屋供應,但重點是香港是何去何從,有甚麼發展方向,他認為單單以豪宅而支持的香港經濟發展並不是好的方向。黃元山則認為當社會開發充足土地,則能夠讓使用者更具有彈性和靈活度去使用,開發土地仍是當務之急。

這個研討會環節屬於「吾『慌』無地!?──土地開發的信仰反思:土地、居住與生活研討會2018」的其中一場。整個研討會由公理匯研和中國神學研究院信仰及公共價值研究中心主辦,於二月九及十日舉行。鄒崇銘和黃元山主講部份於二月十日上午進行,約六十人出席。而其他各場內容見:https://www.facebook.com/hkpeer/posts/1671186999605627:0

左起:麥沛泉(主持)、鄒崇銘、黃元山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8年02月22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