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灘復育有成 新塭提出環境變遷報告 教會以身作則帶頭行 推動各界齊來投入 讓社區永續發展 成為有盼望的地方 (2018年01月17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陳逸凡嘉義報導】

為深入認識社區與在地需求,拓展宣教事工,嘉義中會新塭教會近年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及國家災害防救中心合作,投入沙灘復育工作,透過增高沙灘,有效降低當地淹水風險,日前提出《虎尾寮社區環境變遷之對策與行動成果報告》,檢視去年一整年教會對社區的觀察及成果。

新塭教會牧師楊善雄指出,總會教社與國家災害防救中心合作,去年一整年推動「社區環境變遷之對策與行動」,期盼以專業報告推出韌性社區計畫,結合政府、社區及教會資源,呼籲社區居民一同關心在地環境。新塭教會從2015年起開始進行沙灘復育,除了讓沙灘成功增高,也號召在地學校及居民一同參與,因此成為合作的對象。

所謂「韌性社區」,指的是社區作為災害最前線,必須及早了解居住地環境狀況與災害潛勢,平時做好準備,以永續發展為目標,發展成與災害共存且具備韌性的社區,在災害來臨時,才有良好的應變及恢復能力,降低災害影響,災後快速重組生活機能及秩序。楊善雄說,自從新塭教會推動沙灘復育以來,得到各界支持,教社委員會與政府單位亦投入經費支持,為社區帶來希望。

楊善雄說,一開始提到沙灘復育,社區居民並無太大興趣,但若提到經濟來源、產業轉型、海岸侵蝕等問題,如海岸潰堤將嚴重衝擊當地養殖產業,社區就能理解沙灘復育的重要性。如何站在信仰立場讓社區永續發展、成為有盼望的地方,教會需要更多努力,「宣教就是對社區有益的事,教會先做!」

過去一年,新塭教會連結嘉義中會及總會進行沙灘復育,社區居民開始參與,政府也陸續投入資源,如林務局主動來種植木麻黃等。關心在地產業方面,教會亦邀集學者專家及國家災害防救中心團隊討論文蛤產業發展,帶動漁會跟進關心。

楊善雄分享,牧者需要等候聖靈的聲音,平時觀察社區,設定目標後在恰當時機推動事工,並且要有足夠的專業力量支持,若時機不對或缺乏專業,可能產生反效果。日前台南中會教社部環保組江秋香、胡月美長老亦前來拜訪,希望未來能將沙灘復育經驗帶回台南。僅靠牧師一人力量有限,若能由下而上有共識一起推動,教會事工才會發展。

相片提供╱新塭教會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8年01月17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