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皆祭司研討會 陸輝:理解世代 作社會見證 (2017年10月20日)
【時代論壇訊】
於宗教改革五百週年,教會要活出群體的使命,是否需要再一次「宗教改革」來更新?基督徒在工作中活出「信徒皆祭司」的身份,有可能嗎?香港社會面對極大的挑戰,教會如何貼近社會時代脈搏?於「信徒皆祭司研討會」上,伯特利神學院院長、香港教會更新運動董事會主席陸輝牧師以「宗教改革2.0」的主題信息,由遠而近探討今日教會可以如何回應世界的轉變,正如馬丁路德當年回應社會的挑戰。之後由三位不同行業的信徒領袖分享,再由突破匯動青年會長蔡元雲醫生向與會者發出回應挑戰。
「宗教改革2.0」這題目,引來與會者共鳴。今日社會已經從現代進入後現代社會,現代社會的特性是理性主義、科學主義及資本主義,後現代社會則有感性主義、多元、充滿變幻、開放和因缺乏統一方向而混亂等現象。陸輝提醒「教會對社會的理解要從現代進入後現代,才懂得傳福音給這世代的人。」陸輝指出,當制度確定後,稱之為建制(institution),建制維持權力、傳統、影響、運作各方面,但建制亦須更新,需要表面的或是整個系統的更新,是今日教會更新的挑戰。
文化背景方面,陸輝認為香港教會一般在整全福音方面已有共識,提供在社會做見證的有利條件。宗教改革後出現科學與信仰的張力,初期科學家都信基督教,但後來的科學家挑戰著信仰。接著出現開放與保守的張力,出現自由派、保守派等不同西方神學派別。後來有文化使命與福音使命的張力,陸輝觀察到自從中英談判開始,直至有《聯合聲明》,這張力在香港有所融和,不同背景的教會也可以走在一起回應香港的轉變,為著香港去探索、參與並且建立。及後又有普世教會協會與洛桑運動的張力,陸輝認為這張力在香港也不明顯,香港教會在兩邊也有參與。陸輝認為「教會要關心社會是不容否定的。有些教會關心多些,有教會關心少些,共同前提是面對社會的挑戰共同回應。」
陸輝繼續分析科技支援方面,昔日有印刷術,今日有資訊革命給我們的便利,提供傳播工具。他認為值得注意未來學者托佛勒(Alvin Toffler)於《第三波》所提出,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後,資訊作為「第三波」革命。陸輝舉例,教會的思考、傳統、組織、活動都是工業化的成果,用了「生產線」的思考模式訓練門徒。另一個例子是資訊革命之後,在神學院交功課都要用電腦,不懂打字就不能讀神學,功課又要經電腦軟件先檢查有沒有抄襲,才批改。陸輝指出,另一個趨勢是馬修德安科納(Matthew dAncona)所提出「後真相」年代,出現極化思維、陰謀理論及感官取代客觀真理等等現象。陸輝總結如史域(Leonard Sweet)在《後現代天路客》及《鴿子型教會》所述,教會在此處境之下實踐使命是重要的,「若不進入社會潮流作出回應,在社會中作見證,就失卻主動性。」
在香港有不少基督徒在社會中作見證,投身教育界、社福界及醫療界三類助人行業,然而在上述大氣候以及過去香港的轉變,這三個行業也面對極大的挑戰,香港神託會培敦中學校長梁錦波博士、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總幹事孫勵生及靈實司務道寧養院副院長黃建成醫生分別就其界別分享。
梁錦波:先教做人後教學問
梁錦波分享時代經常強調技巧,但其實價值最重要。因此他分享在學校通過生命教育重建價值觀,重視身心社靈四方面,並通過知、情、意、行有系統地推行。他分享在日本小學看到他們「先教做人,後教學問」,在小學階段的三項處事原則是為何做、怎樣做及如何做得更好。他又連絡策略夥伴,如小童群益會、區內教會、師友網絡、扶輪社等,協助推展各級關愛文化,而且在學只是六年,但是若有教會成為夥伴,則可以延續關係,達一生之久。於區內進行多項聯校合作,包括慈黃區聯校學生奮興會、校長團契及慈黃教牧為學校守望祈禱。梁錦波談到聯校合作看似很順利,其實是經過多年才有的成果,尤其是校長團契,不同校長相聚由「同行如敵國」到大家將校長團契成為高優先次序的聚會,需要耐心培養大家的關係。
梁錦波分享容易出現撕裂的公民教育,校內的做法是學習各國優美的公民素養,例如學習日本人的細緻、重禮好客、勤奮、群性。還有美、法、德、中及新加坡人的公民素養,培養他們作世界公民。
梁錦波以陳燕芬老師的一生作為總結,他形容陳燕芬就像盧雲所說的「負傷的治療者」,陳燕芬家族遺傳的腎病病發後,仍堅持工作,轉為半職,因她病情嚴重,除了在學校的時間,在家只能在床上生活及備課、改卷。她病發半年後離世。因她生命的毅力,學生也不敢懶,她任教一班的成績特別好。她以生命影響生命,將信、望、愛實踐出來,傳遞給學生。
孫勵生:拒絕在卓越中的平庸
教育、醫療、社福有相通之處,孫勵生認為都是回應人的身、心、靈的需要。在香港的社福界有不少服務已經制度化,孫勵生認為基督徒應該拒絕在卓越中的平庸,他挑戰與會者:「如果將機構名稱的『基督教』三個字蓋起來,基督教服務是否與沒有或其他宗教背景的服務仍有所分別?」他表示當所有事情也僅僅按程序進行,「正確地做事」(do the things right),但沒有「做正確的事」(do the right things),失去了應有的精神面貌,這就是平庸。
孫勵生鼓勵信徒「佳」祭司,作佳美的見證,能夠傳達社會服務獨特的信息、語言、思維及運作方式,從前稱為志願機構(VA,voluntary association),孫勵生提醒是要有異象、願景(vision)和行動(action),但現時的名稱「非政府機構」(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只是相對於政府機構,失去了精神面目。他指出社福機構有四個目標,服務:為最基層的人提供他們的需要;倡導:為社會更新,而不是自己變成另一道高牆,當我們認為適應時代的時候,卻沒有自己更新;守護:守護價值是很保守,似乎與倡導有衝突,但一個社會;和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同,是社會教育,由公民素養做起。孫勵生的管治模式,將職稱由「行政總裁」改為「總幹事」,以減少只在乎行政是否程序正確「少做少錯」的誤解,「不將視野局限於管理,變回一個領袖,有異象(vision)的!」另一方面,「信徒皆祭司」,要成為集體的見證,同工──每一個個體,由前線到中央行政,都追隨異象。
孫勵生分享當中也有難處,與其他總幹事職位的基督徒談起,他們也是夾縫中的人,向董事會交代。有個別董事會要求機構在短時間交出預測報告,讓機構領袖疲於奔命。孫勵生表示十分羨慕校長團契,希望將來會有「總幹事團契」。
最後孫勵生表示對於員工,盼望持園丁理念,灌溉栽培;而不是捕魚理念,捉了魚後,有用的保留,沒有用的丟掉。而對如何回應社會有需要的人,孫勵生引用使徒行傳四章,以此與社福界並教育界及醫療界的信徒互勉,金和銀也沒有,彼得說「我將我所有的給你」,卻是給人尊嚴,讓他站起來後,可以在聖殿敬拜上主,更成為時代的見證。
黃建成:要清晰是否因召命而行
醫療界所受到的投訴愈來愈多,讓黃建成反思現時的醫護系統出問題,還是醫護人員本身出問題?黃建成的分享題目是「醫生、護士,唸你們的名字」,希望基督徒醫護人員能在困境、壓力與無奈中走出一條出路,回應神交託的召命。他回想還是準醫學生,在近新營收到張曉風〈唸你們的名字〉一文,很受感動,又戰戰兢兢:「孩子們,……助教把期待已久的發榜名單寄來給我,一百二十個動人的名字,我逐一地唸著,忍不住覆手在你們的名字上,為你們祈禱。在你們未來漫長的七年醫學教育中,我只教授你們八個學分的國文,但是,我渴望能教你們如何做一個人……」
今日醫生不一定以貢獻社會為目標,最受年輕一代醫學生歡迎的「路」是較少值夜班的科目。但對於基督徒醫護人員,黃建成期望他們知道上主的召命,不是以現實考慮。通過彼前二9的經文,他指出召命的各向度,所屬(belonging):屬神的子民;所至(becoming):聖潔的國度;所是(being):被揀選的族類;及所作(behaving):作君尊的祭司。黃建成會問基督徒醫學生,是否知道「誰是老闆」,甚至會挑戰他們,「如果未知道這是神的呼召,請你回去與神傾一傾,這究竟是否神對你的呼召。」黃建成畢業後在瑪麗醫院工作一段時間後,九三年東區醫院開始時他在臀科開荒。後來○九年到柬埔寨宣教行醫及進行醫療教育八年,現在於靈實寧養院以紓緩治療服務晚晴人士。他感恩無論在任何一個崗位,都有神的帶領,讓他突破自己,跨越很多界限。
黃建成強調「醫患關係永遠也不是客戶關係,而是有一種神聖的關係,更多的錢卻買不到醫護服務核心的關懷。」他總結召命就像上主「呼喚著你的名字」,呼喚醫護人員「以滿足病人的需要(路四18-19)為目標,以隊工(腓一5)為團隊形式並以和平使者(林後五18)為使命的角色」。
蔡元雲:做雙專業的門徒
在挑戰與立志的部份,突破匯動青年會長蔡元雲醫生再次強調是次研討會的主線之一,改革(reformation)乃是系統(system)的改變,而每個個體轉化(transformation)也是十分重要,並且要有群體的轉化,才是改革的基礎。蔡元雲建議還有三個界別很需要轉化和更新:一、也是有很多基督徒的政界╱公務員,二、神學教育,及三、差傳(missions)。他鼓勵與會者要有雙專業:有本身的專業,生命也要專業,要做一個門徒。他預期未來差傳很需要這些「雙專業」基督門徒。
蔡元雲點出此研究會的另一條主線是人性(humanization),今天三個專業應是最有人性,但整個系統容易跌入非人性化,只問成績(output)不問成果(outcome),因此蔡元雲強調,無論多忙碌也要保持與神連結,「人性是從神性而來」。
蔡元雲以彼前二9-10及13-17信息版勉勵與會者,並邀請各位站起來一同誦讀經文,以作立志。
「改革無疆界、人性復點燃:信徒皆祭司研討會」由教新舉辦,於十月十四日在宣道會北角堂真理樓舉行,約六十多人出席。詩歌分享由北宣社關科陳劍雲牧師及敬拜隊帶領,唱頌〈頌讚全能上帝〉、〈讓你心破碎〉及〈知主同行〉。研討會及設有分組討論,組別及組長分別為教育—羅世光校長(衛理中學前校長);社福—鄺玉婷博士(城市睦福團契總幹事);醫療—蔡元雲;教牧—胡志偉牧師(教新總幹事);及信徒—梁國全傳道(教新執行幹事)。
陸輝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