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可取代教牧? 張國威:AI能講道不能行道 (2017年10月11日)
【時代論壇訊】隨著人工智能系統逐一打敗世界著名圍棋棋手,它的威力不只像過去被搬上大銀幕中觀賞,更發生於可以經驗到的現實生活中。人工智能普及化步步迫近,已經有大型銀行及商業機構計劃以人工智能替代大量人手,除了提高效率和品質,同時也減省營運成本。現今,發展人工智能似乎勢不可擋,究竟人工智能會如何影響教會的未來?人工智能又可以取代教牧嗎?思道平台於九月三十日假基督教大樓七樓舉行「人工智能可以取代教牧嗎?」講座,除了思道平台召集人David Mui,也邀請了香港浸會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張國威及從事資訊科技行業的信徒Radio So一起探討此話題。
David Mui從事電腦行業,接觸人工智能超過廿五年。他直言人工智能必定可替代牧者大部份的工作如釋經、講道、寫文章、查經等,甚至可透過手機進行視像探訪。事實上,現階段已經擁有足夠科技透過人工智能完成,只要將以往各類的講章、各種聖經的譯本連想要處理的課題放到人工智能系統中運算,智能系統很容易便能產生多篇講章,更可挑選喜歡的聲音廣播出來。文章質素方面,他指出西方一些國家已用人工智能取代記者編寫報道,報道質素水平甚高,連讀者也不能分辨出是由電腦寫出來,因此質素不成問題。Radio也指出人工智能擅長處理重複性、規範性,規則定義簡單的操作運算。除此之外,張國威表示現今科技已經可以將情緒及感情化為程式,載入人工智能中,令機器更人性化。憑三位講者的見解,看來人工智能可以比牧者更「熟書」,更「打得」和更貼心。
David Mui擔心科技進步雖可提升改善人類生活,但科技取代崗位的數目比建立新崗位的數目快。人工智能將大量地取代工作,教會中很多人會因而失業及提早退休。科技又可將牧者以往需要培訓的時間大幅縮短,結果人工智能短時間內能被裝備上牧者的能力,取代牧者。留下來的牧者在牧養中又將會面對史無前例的困難,如會友借助人工智能下,在某個課題的認識隨時比牧者深,而且資料更準確。他表示世界將進入一個更複雜的處境,存在未可預測的倫理道德問題,因此教會不可無知地擁抱人工智能,他提出一個大家值得思考的問題:「除釋經、講道外,教牧事奉範圍就是這樣狹窄嗎?」
而張國威認為人工智能已經融入我們生活中,如著名網絡搜尋器「谷歌」,但「谷歌」的運作是透過大量的數據運算得出搜尋結果,這可以是根據受歡迎程度或你過去曾搜尋的紀錄。當中隱憂是如數據中含有偏見,系統顯示出來的搜尋結果也會具偏見,可如何將當中的偏見消除呢?而信仰中,張國威認為就算人工智能能夠表達出清楚的信息,但最重要的「行動」部份卻不能實踐。
到場的參加者表示有幾方面擔心,如「人工智能未必能辨識異端,令異端有機可乘」;「人是感情動物,又能否接受一個無感情的機器安慰?」「假如人工智能牧養因市場需要而誕生出來,基督教內涵會否重新定義?」人工智能的興起似乎是一大契機,讓我們反思基督教的本質是甚麼。是次聚會約有五十人出席。
左起:張國威及Radio
David Mui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