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參與 影響孩子對婚前性行為態度 (2017年09月12日)
27.5%男、14.5%女初次性行為發生在14歲前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民國104年針對3895位高中職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男學生及女學生分別有11.8%及10.5%已有性行為,其中,27.5%的男生及14.5%的女生「初次性行為」更發生在14歲以前,去(105)年,就有3044個新生兒為未滿20歲的小媽媽所生育,若與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國健署前身),在民國98年所公佈的國內青少年發生初次性行為,男15.97歲及女16.15歲的年齡相較,現今年輕學子對於「婚前性行為」的態度,有日漸開放的趨勢。
父母跟孩子談性 延後性行為發生
面對年輕學子愈來愈隨「性」而為的景況,曾任台灣性教育協會理事長及高中校長的杏陵基金會副執行長高松景受訪表示,「父母親的參與」能影響青少年「是否發生婚前性行為」。高松景說,若青少年的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很明確地對孩子表達對「非婚姻性行為」與「避孕藥使用」的不贊同,而青少年也會常跟父母討論「何時擁有性行為」的話題時,孩子自主做出「延後發生性行為,直到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抉擇的比例,會比同年齡的同儕高出許多。
高松景鼓勵學生性教育是建立在愛與尊重的基礎上,而非隨「性」而為。(高松景提供)
{本文僅部份轉載,全文請參閱原始連結}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