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人走出焦慮、躁鬱 音樂治療師有話要說 (2017年04月25日)

新聞提供: 今日基督教報

在香港有壓力及情緒困擾等問題的人還不少,「聽音樂」是其中一種解決方法,音樂有陶冶性情和減壓等果效已是老生常談,坊間更有專業的音樂治療,由音樂治療師帶領受助者,透過音樂去達到某些治療的目標。


日前註册音樂治療師林麗青(澳洲音樂治療協會)接受專訪,介紹音樂治療,也談及自己身為基督徒,如何在工作中分享福音元素。

「求神讓我了解受助者,以及(知道)我可以為他做什麼。」

從小熱愛音樂 把興趣變成事業

從小信主及喜歡音樂的林麗青,擁有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發出的八級吉他、八級小提琴和八級樂理證書。她想當音樂治療師是因為相信其果效,因為自己從小也是透過音樂來舒緩情緒。同時,大學時已有透過音樂來事奉神的夢想。只是她起初並非以此為職業,而是先從事銀行的工作逾10年,直到發現有音樂治療這專業,思索生命方向後,才走上音樂治療師之路。

音樂的特質是有節奏,更可用來調節人的節奏。「人有穩定的節奏,否則會很亂,像是心跳、呼吸和步伐等等。當人處於混亂、害怕或緊張時,節奏會快了。」因此,若適度運用音樂的節奏、音高、旋律和調性,就可達減壓之效。

她介紹音樂治療的四大元素:音樂、治療目標、治療師和受助者。透過音樂當渠道,達成治療目標,像是包括聽音樂、唱歌或演奏樂器,還有用音樂的放鬆練習,即興奏樂或作曲填詞等等。但需要有音樂治療師在場才是治療,自己聽歌的不算。「只能說是自助的方式來幫自己。」

不少回到正軌的個案

聖經中也有因為音樂而讓人的情緒得到舒緩,像是大衛彈琴羅掃舒暢爽快,而林麗青也經過透過音樂,讓受助者得到治療。

「彈結(吉)他讓癌症病人睡著。」林麗青在醫院曾探訪一名剛信主的腫瘤科女病人,因為疼痛而高聲喊叫,林麗青除了為她禱告,也用吉他彈抒情歌曲給她聽,成功使她平靜下來。

另一名女生則因為患有焦慮症,常常覺得害怕,進而影響日常工作和自信心,林麗青教她用音樂作放鬆練習。「跟著音樂的節奏來呼吸可以減壓。」在一個多月見了5次,對方已懂得處理壓力和焦慮,是成效相當好的個案。

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短時間內走出困境,她也遇過陪伴長達一年的個案。「她見我時是二十歲未完成中學一年級,因為太大壓力而既沒上課,也沒上班。」原來這位受助者連與人有目光接觸或打招呼,都會感到害怕。

林麗青透過音樂來減低客戶的害怕和焦慮,也用輔導技巧教她重新看事情,鼓勵她跟別人打招呼等任務開始,一步一步走出困局。「讓她一面聽音樂,我會有言語輔導她放鬆,這些音樂放鬆練習除了現場跟她,也有把我的指引錄了音,讓她可以在家裡也照做。」接受音樂治療一年後,這位年輕人可以正常到街上、返教會,也有勇氣與別人說話。

以歌會友:治療師要認識受助者喜歡的歌

很多時林麗青需要唱或播放受助者喜歡的歌,可能是有歌書給對方點歌(林麗青現場唱給他聽),主要是詩歌和流行曲。透過了解對方喜歡的原因,無論是旋律或歌詞等等,音樂治療師與受者更容易建立關係。「若喜歡對方喜歡的歌,他便覺得可以跟你當好朋友,更容易談心底話。」

曾有一位末期病患點了陳慧嫻《夜機》(一首談分離的流行曲),觸動情感,便哭了起來,原來他捨不得女兒,又懷念已去世的媽媽。「他平常應該較少機會表達這種心聲,下次再探訪他,看來是較為輕鬆一些。」

記者好奇,每位音樂治療師認識的音樂也是有限,萬一受助者所點的是她不懂的如何是好?林麗青指出,這職業就是要學多一些,就算真的不懂,也可以跟受助者上網一起聽、一起唱。

例如不少中學生喜歡的韓國流行歌曲,林麗青就不懂。「唯有播而已,我會問他們為什麼喜歡?到底歌詞說什麼?也是一個溝通的渠道。」

「老人家聽粵曲會很高興。」林麗青本身興趣的音樂主要是詩歌和古典音樂,至於粵曲,對她來說也是挑戰。只是部份較年長的受助者有此要求,她也會去學而且高歌,對方常因此感到高興。

即興創作、填詞 也是一種音樂治療

林麗青提及,音樂治療包括「即興音樂」,但如果受助者不懂樂器如何是好?她指出「這完全不是問題」。

「我的客戶大部份都不懂演奏樂器,但音樂治療的重點是過程,加上採用的是容易上手的樂器,在音樂治療師的引導下即可。」她分享,演奏樂器能發崛演奏者的內心世界,可能會從演奏中聽到哀傷等感受。

不只如此,「填詞」竟也是音樂治療的一種。

林麗青提及一個近百日的音樂治療日營,受助者分組填詞寫歌,10人一組,每組作一首歌(有指定題目),每人作一句,像是人生,每人寫出一句對此的看法,再由熟識音樂的人,如音樂治療師整理組合成一首歌,再配合現成的音樂。「好多參與填詞的受助者,是人生第一首寫的歌。」

林麗青不但精通音樂,擁有註册音樂治療師的專業資格,同時也是腦神經音樂治療師。認証輔導師和認証遊戲治療執行師,多種的身分對協助受助者大有幫助。 林麗青不但精通音樂,擁有註册音樂治療師的專業資格,同時也是腦神經音樂治療師。認証輔導師和認証遊戲治療執行師,多種的身分對協助受助者大有幫助。 (照片提供/林麗青)
音樂引導想像

「音樂引導想像」也是一種特別的治療方法。音樂治療師透過指定的音樂,以及指定的用法,帶領受助者探究內心世界。

「受助者在深層放鬆,治療師會一直跟他說話,讓他不要睡著,能回答問題,而不是胡言亂語,能呈現其內心關注、迷惑,甚至連自己也不知道的東西。」但林麗青指出這不容易,因為受助者要相信治療師,而且已準備好,若有人未準備好,則無法放鬆、進入引導。

「音樂是神給我們好的禮物,無論開心與否都可用此表達,讓我們的身心靈得滿足。」由於音樂治療本身是沒有宗教成份,所以理論上林麗青是不會主動講福音,傳福音的工作,若是在醫院,多是交回院牧負責。但若林麗青知道受助者本身是基督徒,多會開聲為對方禱告,若對方不是,也會在心裡為對方禱告。

「求神讓我了解受助者,以及(知道)我可以為他做什麼。」


註册音樂治療師林麗青指出音樂治療本身是沒有宗教元素,但她會同時提供流行曲和詩歌給受助者選擇,會唱給他們聽。 (攝影/記者王志宏)
音樂治療包括受助者在音樂治療師的輔導下演奏樂器,即使完全沒有音樂背景,也容易上手。 (照片提供/林麗青)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7年04月25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