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之洛馱思論壇 能源開發 智慧務實選擇 (2017年01月19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陳逸凡高雄報導】

能源使用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發展的關鍵,在台灣逐漸達成營造「非核家園」共識後,能源選擇將何去何從是重要議題。南之洛馱思論壇特別加場假南社邀請原能會政府開放資料諮詢小組民間代表廖英凱,以務實角度探討台灣能源選擇的各種可能。

廖英凱將台灣能源選擇區分為核能、化石能源、再生能源,分別詳述三種能源的利弊及使用現況。他指出依照台灣核能電廠執照到期日來看,若不特別延役,可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的理想。核能為人詬病的關鍵其實是「核廢料」處理困難,然而若以此來看,汞、砷等有毒廢棄物的污染週期比輻射更長久,卻未見國人重視,值得省思。

化石能源方面,目前仍是台灣發電的主要來源,主要缺點碳排量過高,不過近年來已發明抽取出天然氣後,將碳封存回地底的技術。多年來人類社會雖然對石油用盡的浩劫充滿危機感,然而因為新的開採技術不斷發明,十幾年來石油的預估存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目前預估還能使用約50年。

廖英凱指出,「石器時代結束,不是因為石頭用完了,」他認為化石燃料時代的終結,不會是石油枯竭,而是因為人類發現更好的能源替代方案。提及風力、海洋、地熱、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廖英凱分析台灣周遭蘊藏的再生能源發總電量約為67.7GW,目前實際發電量約2.7GW,工研院預估2025年的發電量可提升至9.1GW,與實際需要的用量仍有相當落差。

結論時廖英凱指出,再生能源的開發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取代化石能源的困難度比想像中高,仍須政府以10年以上為週期規劃,社會也需有智慧以務實角度探討。南社秘書長謝德謙則在回應時提出質疑,認為台電提供的電力數據有待商榷。(攝影╱陳逸凡)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7年01月19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