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的復興─哈巴谷書的預言 : 混亂世代中 教會成為燈台活出榮耀 (2016年10月24日)

新聞提供: 台灣國度復興報

10月14至16日,陳希曾博士以「教會的復興─哈巴谷書的預言」為題,在活道出版社於高雄蓮潭國際會館主辦的青年講座中傳講課程。


「你為何使我看見罪孽?你為何看著奸惡而不理呢?毀滅和強暴在我面前,又起了爭端和相鬥的事。」(哈一3)陳希曾博士指出哈巴谷書第一章就傳遞「末世如何形成」的信息,同時強調神會興起管教的手、興起願意與祂同行的人。

陳博士說,先知哈巴谷在寫此書時,是以預言的角度,著重在教會的復興。他於受訪時表示,此次聖經講座聚焦於哈巴谷書,就是希望能藉此卷書讓教會能透過歷史看見神對當今教會的心意。

陳博士在課程中指出哈巴谷曾多次禱告,神似乎沒有聽見,「律法放鬆,公理也不顯明,惡人圍困義人,所以公理顯然顛倒。」(哈一4)對比現今,整個國家、社會同樣發生許多墮落的事。他指出當世界漸漸不再遵從真理,教會更應成為「燈台」,發出光芒、活出使命(參太五15)。

然而,現代的教會與基督徒,是否妥協在世界的混亂?他呼籲,若有一群人願意堅持、委身在真理裡,就連不信的人都要認出我們是主的門徒。當國家的義人一個一個減少,如同所多瑪、蛾摩拉,教會是否能成為燈台?「船可以在水裡,但水不能在船裡。如同教會可以在世界裡,但若世界的價值觀成為教會的準則,這船就非沉不可。」

「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哈二4)陳博士引用路加福音第三章解釋,此段預言已應驗,意指彌賽亞降生。同時指出世界的變化,逐漸有越來越多人敬拜瑪門勝於敬拜神,基督教會必須警惕自己,要披戴基督的樣式,敬畏且尊崇神的每一句話。陳博士進一步指出,聖子降生在馬槽,經過十字架,直到復活,完成了救贖的計畫,「祂因信得生、因信成聖,也因信得榮耀。」

哈巴谷書第三章中,有三次的「細拉」,表示神要百姓默想祂對百姓的帶領與供應「神從提幔而來;聖者從巴蘭山臨到。祂的榮光遮蔽諸天;頌讚充滿大地。」(哈三3)陳希曾博士提到上述經文時,以申命記卅三章綜合說明,神從巴蘭山發出光輝;且在兩千年前道成肉身來到世人中間,是一個「劃時代」的彰顯。

這三次的細拉中,分別述說神是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向眾支派所起的誓都是可信的」,以及「要拯救祢的百姓,拯救祢的受膏者,打破惡人家長的頭,露出他的腳,直到頸項。」陳博士指出,這就如同以色列人過約旦河、耶利哥城的倒塌,在百姓尚未呼求之時,神就已經工作,因為祂眷顧祂的百姓,直到永遠。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6年10月24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