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學者訪新化 採集珍貴史料 新化教會史料珍貴 吸引北海道大學副教授北村嘉惠造訪 見證信仰傳承 (2016年08月18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陳怡萱台南報導】

台南中會新化教會2015年迎接百歲生日,曾以「福音鐘在新化大鳴」為主題展出百年老照片、教會書面資料、相關文物,並3D列印第一和二代禮拜堂。這些珍貴歷史資料引起研究日本時代台灣教育史的北海道大學副教授北村嘉惠興趣,8月12日再訪新化教會歷史館,訪談當地文史工作者康文榮、新化教會設教者後代傅乃誠及曾協助撰寫教會歷史的幾位同工,共同見證教會歷史不僅傳承信仰、記述前人美好腳蹤,也可從中見到地方發展重要軌跡。

北村嘉惠曾在2016年《台灣教會公報》第3348期撰文〈豐富線索待深入探究〉,分享她使用賴永祥長老史料庫的心得。同樣身為基督徒,她在大學時來到台灣接觸本地教會長輩,聽他們講起小時候的日本經驗,促使她決心研究台灣和日本之間的歷史。2008年她曾發表論文《日本殖民地下的台灣原住民教育史》。

這次是她第三次來到新化,帶著3年來她與其他兩位學者?浦鄉子(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副教授)、山本和行(天理大學人類學部副教授)的部分論文《殖民地台灣的教育史──新化公學校與新化農業補習學校沿革誌》來回贈新化鄉親。北村嘉惠認為新化教會歷史館收藏的史料豐富、展覽內容也很完整,這是她再次前來拜訪的原因之一。當日她與新化教會設教者之一傅祥露長老的長孫傅乃誠面對談話,嘗試集結書面資料、老照片及口述史,更完整認識新化在日本時代的教育模式。

新化教會歷史館由康文榮策劃,他長期挖掘新化老家族的日治文物、影像等史料。他研究新化教會史,根據首任牧師戴反1936年發表在《台灣教會公報》的見證,發現最重要歷史轉折事件為1933年新化糖業試驗場遷移到台南市生產路現址,導致會友流失過半。也因而追蹤到最初糖業試驗場設立在新化,不僅帶動當地軟硬體的更新變化,也間接催生新化教會的設立,突破50年來蘇格蘭宣教師無法在新化成功設教的限制。

即將在9月初就任新化教會牧師的陳毅哲表示,長老教會在台灣已有超過150年歷史,可惜的是仍見到許多教會重視歷史的工作不足,「許多教會和過去產生斷層,這要如何與未來的下一代有連結?」他認為教會的過去、現在、未來是連成一線的,如果教會能從歷史得到正確的認知,尊重歷史、看重歷史,自然懂得謙卑,明白個人只是歷史洪流當中的一個小點,同時,「在地的歷史與文化,也能孕育出一種神學觀,讓雲彩般的見證在我們當中。」(攝影╱陳怡萱)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6年08月18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