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聖經及神學多向度探討同性戀議題」 高銘謙:只能活出見證,不能像神審判 (2016年05月05日)
【時代論壇訊】
同志平權很多時候已成為其中一項因素來釐定社會是否具足夠的自由度,它亦成為了不少議員爭取的權利之一。然而,信徒如何可按照聖經及神學所教導,從而跟隨當中對同性戀的看法呢?作為平信徒、教牧或長執,應如何面對同性戀議題,繼而教導教會裡的信徒?建道神學院教牧及專業進修學院於五月二日早上假旺角浸信會舉辦「從聖經及神學多向度探討同性戀議題」講座,由該院聖經系助理教授高銘謙博士、聖經研究系副教授張雲開及神學系主任郭鴻標博士,分別以舊約利未記、新約、及神學這三個向度探討對同性戀的看法。講座吸引了接近一百二十人出席。
高銘謙:拒絕同性性行為是為了學像神
高銘謙以利未記來處理當中對同性性行為的看法,他首先分開同性性傾向及同性性行為兩者,而利未記所針對的是後者。他將利未記分為兩個部份,第一至十六章為祭司妥拉(Priestly Torah),主要處理禮祭上的不潔,與道德無關,例如獻祭者如有皮膚病、女性行經、男性夢遺;而第十七至廿六章則是神聖法典(Holiness Code),主要處理道德上的不潔,包括婚外性行為、社會公義問題、有否守安息日及禧年。透過對社會公義及性倫理的追求,以色列人才能活出神聖的生活,學像神的本質。
利未記第十八及二十章講述不可以與誰進行性交,例如骨肉之親、鄰舍的妻、同性對象及動物。利十八22及二十13提及同性性行為是「可憎的事」,高銘謙認為這句是總結了所有婚外性行為的罪,而不是把同性性行為看得比其他婚外性行為更邪惡。這些律法是基於一個神學框架,當中具有三個重點:一、學像神,高銘謙指社會公義與性倫理同樣重要,耶穌照顧貧窮人,故我們給予關心便不是因為他們可憐,而是需學像神。二、與萬民有分別,神聖法典適用於教會裡,但並不是要將價值觀強加於別人,我們需要的是作見證,表明上帝的聖潔。三、土地神學,雖然我們不應將神聖法典的價值觀強加於人,但上帝卻會用同樣眼光去作審判,正如利十八24-28指土地會將那些人吐出來。高銘謙亦提出人只能活出見證,而不能像神一樣作出審判。
不少人或許問到現時基督徒是否需要守利末記的條例,高銘謙指祭司妥拉已透過耶穌作了一個預表式轉變(typological transfer),由耶穌所承受及吸納,故我們並不再需要守禮祭。然而,我們需要遵守神聖法典,因為新約正在重覆舊約的規矩。高銘謙最後提到基督徒的任務是要見證上帝,活得與萬民有別,但沒有義務硬推同性性行為的禁令到萬民中。他亦指利末記這兩個章節是談論律法,或許會給人一種無情的感覺,但這卻是為了定義對與錯之別,他認為立法的神學與牧養神學不同,於牧養中並不需要強調立法的層面。
張雲開:聖經以二╱異性為大前提
張雲開首先指出聖經視同性性行為在本質上是罪惡,以及性交合必須是以二╱異性為大前提,這是一面倒的事實。他引用不少聖經學者總結指,無論他們本身是否接受同性性行為,他們都認同聖經是一面倒地拒絕、抗拒及譴責同性性行為。在學者之間的辯論中,支持同性性行為的,必然會降低聖經的權威性。
張雲開提到新約以新郎╱新婦來象徵基督和教會的關係,便是以二╱異性作為類比基礎,聖經沒有以新郎╱新郎的關係形容,是因為舊約裡也譴責這種關係。二╱異性並不是一般情況,而是前提,所以同性性關係並不是一般來說違反上帝旨意,而是必然忤逆上帝創造原意。在這裡,就算「同性性傾向是天生的」也不是抗辯理由,因為罪本身也是天生。二╱異性中的性別互補,是無法藉任何方法取代。同性之間的親暱和委身不是問題,而是破壞及否定了結構性的互補。
他引用羅馬書一章23-27節中保羅的看法,和創一26-27指偶像崇拜及同性性行為同樣是直接衝撞上帝創造秩序。而在林前六9、16-17中的「孌童的、親男色的」,有些人認為這僅指具欺壓性、權力落差的同性性行為,但張雲開認為這是針對同性性行為本身的罪,並不論當中有否涉及權力問題,這也是因為16-17節中提到一男一女「二人要成為一體」。
至於同性性行為是否像行割禮一樣是無所謂之事,張雲開指兩者並不能類比,這忽視了聖經對兩者態度的極大差異。他最後指出,同性性行為、婚外性行為與拜偶像無異,「如果繼續生活在這個情況裡面,這些人是『無得救』,是與天國無份」。
郭鴻標:人需為決定負責任
郭鴻標從神學的角度來看教牧應如何看同性戀議題,他首先解決同性性傾向或是同性性行為才是罪的問題,他認為性傾向可用科學方法來證明,然而即使證明有同性性傾向,因人有自由意志,作決定時便需為所作的負責。
郭鴻標提到明光社以公共理性、公共神學的進路作護教的功夫,然而卻鮮有教會就同性戀議題作出回應。他認為教會應用教會神學,基於聖經的立場及語言來作出回應。
他指現時香港討論法律被只認為文本及程序上詮釋正確便可,卻忽略了法律背後的道德成份。他指法律設立背後的動機均為普遍的(universal),所以我們不能誤解地以為舊約的律法是不需要守。他舉例問肛交是否人權的一部份,當基於上帝創造一男一女的底下時,便從而得知這並不是人權之一。
在自由主義的道德觀所影響,每人都可以「你想怎樣便怎樣」,郭鴻標認為現時談論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性流動性的問題,也是受到自由主義的思潮所影響。當教牧面對這個思潮時,更需要知道現時的世界是怎樣,並了解一些法例通過以後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