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號「摩西行動」-以國機密營救上帝選民 衣索比亞猶裔回歸如現代悲壯史詩 ICEJ台灣牧者慈惠參訪團:這是「現代版出埃及記」! (2016年04月24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今日報

「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出埃及記19章4節


衣索比亞猶太人歸回以色列的故事,宛如一首淒美史詩,上演在不可能的現代,可歌可泣卻又如此扣人心弦。

4月上旬參訪以色列「衣索比亞新移民融合中心」的牧者們,都被該中心主管敘述的回歸故事深深打動。

失落的衣國猶太社群

讀過舊約聖經,大家必定還記得《列王記上》第10章中,以色列君王所羅門,因耶和華得著智慧與美名,有位示巴女王慕名前來,親眼見證其智慧與榮華,獻上貢物後,就和臣僕返回本國。據信這名示巴女王就是來自現今的非洲衣索比亞,且衣國猶太後裔至今仍深信,他們就是所羅門王與示巴女王的後裔。

而另一項說法是,在第一聖殿被毀後,猶太人四散,其中但支派沿著尼羅河往下流走,最後定居在衣索比亞。但不論是哪一種說法,都足以說明:「衣索比亞猶太人已在該國生活逾2,500年之久」。

這群猶太社群仍保留著其古老的生活方式,如過「普珥節」。據說,當年以斯帖皇后寫信要求全天下猶太人禁食禱告3天時,這份信件也送到了衣索比亞,自此形成其深遠的禁食傳統。但是,當舉世猶太人自2千年前開始慶祝「光明節(修殿節)」時,這群衣國猶裔卻未慶祝光明節,顯然在此之前他們已與其他猶太社群失聯。

他們聚居在衣國極偏遠的村莊,不問世事,大多是文盲。即使歷代受盡迫害與排擠,被譏諷是「入侵者」、「沒有土地的人」,但受到聖經摩西故事激勵,他們總夢想有一天可以回到上帝所賜的應許之地。

這群黑皮膚、受盡苦楚的衣國猶太人自稱是「以色列之家」,甚至因此自訂一個節期,專向上帝禱告,祈求上帝能將他們帶回以色列這塊土地。

黑白猶太人驚奇相遇

渾然不相識超過2千年,卻在20世紀的現代,黑、白膚色的猶太人相遇了…

我們能想像到那個畫面嗎?當這群黑皮膚的猶太人與白皮膚猶太人相遇的那刻,彼此驚惶失措,驚訝不已!「這世上不是只有黑色的猶太人嗎?」白色的猶太人可能也同樣被震懾住了…

當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衣國猶太社群終於開始與世界其他社群相連結;然而當時衣國已淪為極權獨裁的共產國家。在壓制迫害下的衣國猶裔,進入上帝應許之地的渴望變得更為強烈了。而一旦相信「這是上帝應許的」,又有誰能阻撓他們呢?

於是,這群居住在沒水、沒電小村莊的猶太人開始嘗試「非法離開」衣國。以國融合中心估計,諸如此類的衣國猶太人回歸故事,至少有300萬之多,堪稱是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的故事外,當代最具戲劇性、最扣人心弦的史詩故事。

這群人多是文盲,他們只知聖經應許,不具現代文明的智慧與知識。而與世隔絕的他們,又要如何回到以色列?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單單藉著信心,靠他們的腳,一步一步企圖走回以色列…」以國融合中心主管略帶哽咽說。

剛開始時,一群年輕人開始步行,沿著尼羅河流域向北走,為要尋找他們的命定,隨後竟在村莊形成一股風潮...不分男女老少開始前仆後繼,企圖走回耶路撒冷。他們無懼路上可能面臨的風險,未念及需耗時多久,單單相信那位可以分開紅海的上帝!

沒水、沒食物,穿越叢林、獵食動物的威脅,以及人類殘酷的搶劫、殺害,一路上遭遇凶險,好不容易越過蘇丹邊境,面對的卻是充滿敵視的拘禁。蘇丹政府不許這群猶太人通過,導致許多人被關入難民營,生不如死…這趟原本看似如「英雄式的壯闊史詩」回歸之旅,至此演變成令人心碎的回歸故事。

趁月黑風高、機密營救 以國啟動代號:「摩西行動」

當以色列國知道有這麼一群猶太子民企圖回歸以色列,竟被卡在蘇丹難民營中,過著如此悲慘生活時,他們下定決心採取行動。

然而,以色列又該如何告訴充滿敵意的蘇丹:「這些是我的百姓!」蘇丹又怎會願意「放我的百姓走」、「我要把他們帶回家」呢?儘管有這麼多的不可能,不可思議的回歸故事卻終於成就了!

以色列政府、猶太事務局及軍事情報特種人員,趁著月黑風高的夜晚,駕著飛機降落在蘇丹一處沙漠,採取秘密武力營救行動,透過線報及管道進入難民營,找到這群猶太人,並將他們帶回以色列。

「可以想像嗎?這群一輩子都沒看過飛機的黑皮膚猶太人,驚嚇的看著眼前的鐵鳥,它如何飛到天上呢?」因此,以國情報人員告訴他們:「這就是聖經所說的『鷹的翅膀』。」因為上帝要把他們放在鷹背上,把他們帶回以色列這應許之地。

自機密行動轉成合法營救 展開「所羅門行動

直到1985年間,約有2萬人是運用此秘密營救方法回歸以國。但在此之前,估計已有3千人葬身叢林、沙漠或難民營中,失去至親的傷痛,成了存活者心中永遠的痛。

然而,「摩西行動」在1985年因被蘇丹政府發現而結束,迫使以國不得不改採「所羅門行動」。當時正值冷戰時期,蘇丹政府將所有難民遣返衣國,以色列因此設法與當時仍為共產國家的衣索比亞達成正面協議,改採「合法」途徑,由衣國每月定額批准該國猶太裔,逐漸回歸以色列。

1991年,衣國政治局勢產生變化,猶太裔回歸再度出現危機,反叛軍逼近首都,致使該國許多猶太人成為難民。為保護這些猶太人,以國透過美國與當時衣國總統達成協議,據稱必須支付2千萬美元(或說4千萬美元),即同意以國得儘快、且儘可能,以飛機將猶太人載走。

同年5月即達成協議,次日以國飛機即飛抵衣國首都,36小時內載走了大約14,600名猶太人。自以國起飛前,他們即拆下機內全部座椅,至衣國首都引擎仍未熄火,裝滿人員隨即飛返以國,創下「有史以來民航客機最大載客量」(其中1架波音客機載運1千人)、「世上最擁擠的飛機」,並且因婦女機上生產導致「下飛機人數比上飛機人數更多」等三大紀錄。

而這次為時36小時的「所羅門行動」,就在安息日下午完成。可見反叛軍逼近衣國猶裔,救人迫在眉睫,該行動不得不打破守安息日的傳統。

不僅如此,故事的最高潮就發生在所羅門行動完成後的次日,衣國共產政府被叛軍推翻了,首都即淪陷,導致原本以國透過美國要支付給該共產政府總統的鉅款,因逢假日暫存在美國銀行。等到工作日該名總統欲取款時,銀行告知該「前總統」已非衣國代表人而拒絕支付。「感謝上帝!我們將人儘可能帶回,卻不需支付任何1毛錢。」

信心、夢想與勤奮 融合中心造就動人生命故事

一位幼年曾居住在衣索比亞,沒水、沒電、偏遠小村莊的小女孩,誰能知道30年後,竟成了以國派駐衣索比亞的大使。「以國融合中心」主管讚嘆道,「這真的是展現出信心、夢想與勤奮所成就的、不可思議的生命故事。」

1991年後,衣國新政府與以國建立了嶄新的外交關係,而以國派駐衣國的大使,就是當年企圖步行回歸以色列的其中1位女士,她因「摩西行動」而回歸以國,是衣國某位知名拉比的女兒。現在,她的姊姊也在「融合中心」裡工作,對照過去,他們也曾在以國某一處融合中心裡接受教導,現今展開以國的新生活,其家族儼然已成為以國強大的家族之一。

目前以國共有16個「新移民融合中心」,他們基於「信心、夢想與勤奮」信念,謙卑服事回歸的「阿利亞」。估計未來5年內,尚有多是文盲、缺乏現代知識與能力的9千名衣國猶太人待回歸,因此更需要有愛心的專業人士給予教導。如同其他地區回歸的新移民,他們必須學習希伯來語、熟悉環境、受教育,扶植下一代,這是極大的挑戰。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權利進入應許之地。」不論回歸新移民來自哪裡,以國融合中心都為他們提供課程及心靈輔導,並透過「資深回歸者」協助「初回歸者」。

「感謝基督徒透過『台灣ICEJ』為這些新移民所作的奉獻與支持,從台灣所帶來的祝福,成就了上帝的命定,並願這些悲慘回歸的故事不再發生。」

台灣ICEJ及參訪牧者們,此行為衣國3千位回歸者奉獻未來半年受訓所需。融合中心主管盼更多人知道以色列的需要,「沒有大家的幫助,我們什麼都不能做。」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6年04月24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