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事工最大風險是「錢」 但一杯「利他精神」的咖啡社企 開啟教會一線生機 (2016年02月03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今日報

「我賣公益咖啡,您買永恆快樂。」


喝咖啡,可以帶來多少快樂?台灣有間致力於兒少教育事工的教會,每年在桃園市服務超過2.5萬人次的弱勢孩童,但因奉獻不足,決定在去年創立「Lita coffee」,盼透過社會企業的模式販賣咖啡,將「利他(Lita)精神」,分享更多幸福給孩子,體會「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快樂。

中壢真理堂,目前已在桃園市中壢區、平鎮區、蘆竹區、龍潭區、八德區成立20間免費課後照顧班。其實,十多年前,主任牧師林雄堅看見下一代的異象時,就決定將教會定位成一間「永遠以兒少為主」的教會。

起初,雖有20%的會友因此離開教會,但教會卻在10年內,從100多人增長超過1,500人,而其中有80%,多為兒少成員。近年教會附設的「桃園愛鄰舍協會」,還成立「基督教實驗小學」,盼將之打造成「門徒訓練學院」,致力兒童青少年教育改革工作。

「這麼多的兒童進來教會,他們沒有能力奉獻。」林雄堅坦言,教會要專注在兒少事工最大的風險就是「錢」。儘管教會用真理裝備下一代,但兒少在教會中仍屬「消耗資源」的群體,他們多半無法提供教會立即性的奉獻。因此,中壢真理堂即在去年11月,?動以「社會企業」為導向,經營咖啡事業,期能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

Lita coffee,約醞釀半年才開始成立。一位對教會兒少事工有負擔的弟兄,在全國咖啡豆烘焙大賽中獲第3名佳績後,盼奉獻自己的恩賜給教會,幫助教會從事咖啡產品。其做法是,將販賣利潤中的30%補足兒少事工經費,另30%作為Lita coffee的人事成本,40%作為設備投資使用。

中壢真理堂的「幸福企業」,不只有Lita coffee,更包含「幸福廚房」,不只解決財源問題,一來培養單親弱勢婦女進入職場,二來輔導熱衷服務業青年就業。幸福廚房期待,能供餐給「愛鄰舍協會」的課輔班、銀髮日照班。

「教會未來希望能發展成社會企業。」林雄堅表示,「幸福企業」目前仍在嘗試階段,教會組織結構也因此需要重新調整,同工也面臨教會轉型成「社會企業」的壓力。

但為讓兒少事工持續發展下去,他除將繼續以兒少為主要福音目標外,師資來源也會從「門徒訓練」做起,且將80%的資源及人力投入在兒少教育工作,相信如此耕耘,才能帶出永恆果效。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6年02月03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