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以色列與德國走上和解之路 在台見證寬恕與自由 「過去不只是過去,過去會告訴我們該走的路和不該走的路」 (2016年01月28日)
為紀念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政權及幫兇屠殺數百萬猶太人,「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及德國在台協會今(27日)首度在台共同舉辦「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希望藉此促進和平、自由與民主。
德國駐台代表歐博哲引用德國教宗本篤十六世曾在2006年說過的話為例,「奧斯維辛」(指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時期建立最主要的集中營和滅絕營)在德國已成為「邪惡犯罪」的象徵,也時時提醒德國人文明有多脆弱。因此,大屠殺事件的省思對歐博哲本身及德國人來說,是既痛苦又重要的課題,對全球人類來說,也是極具挑戰的問題,因若不引此為鑑,人類將重蹈覆轍。
會中,總統馬英九受邀出席致詞,各國使節也共同見證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
回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為鎮壓異己和推行種族主義政策,當時共修建1千多座集中營。其中,在波蘭南部的小城奧斯威辛市附近,德國納粹曾在此監禁過數百萬人,且屠殺其中110多萬人,受害者絕大部分為猶太人;直至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奧斯威辛集中營,德國、英國和義大利等許多國家,都將這天訂為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International Holocaust Remembrance Day) 。
歐博哲認為,文明非常寶貴,因為「紀念與研究大屠殺使我們感到謙卑。」若是法律無法保障文明,更需要社會大眾的同理心才能維繫文明。近年來,德國學會和解,並盡力與以色列建立友誼。
「歷史必須讓我們學會,不要成為加害者,也不要成為旁觀者,更不要讓人成為被害者。」以色列駐台代表游亞旭表示,在大屠殺期間,1/3的猶太人慘遭殺害,這不只是猶太人的悲劇,也是人類的浩劫,因為無人知道,誰會是下一個猶太人。儘管納粹的意識型態造成了歷史慘劇,摧毀許多文明,但他相信這樣的歷史教訓,同樣能讓台灣及各國學習成為「和平使者」。
最後,馬英九致詞時說到,「歷史的教訓讓我們知道,如果沒有和平的環境,無論經濟發展多好,民主制度的深化、人權的保障,都無法實現。」因此,聯合國將2005年的今天,定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目的不只是防止日後出現「種族滅絕」的危機,更要強化「歷史教訓」的學習,因為目前仍有許多國家不願面對種族屠殺與迫害的問題。
馬英九肯定德國的行為,因過往該國在面對二戰問題上,包括戰爭的傷痛與過錯,始終不斷強化反省,甚至在公民教育中開始教導下一代如何反省戰爭。
會中也邀請中提琴家鄧啟全及鋼琴家呂景璇,演奏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配樂,共同緬懷過往的歷史記憶,並念起記錄德國納粹迫害猶太人歷史的《安妮日記》其中一段;猶太拉比最後特別為大屠殺受害者與所有人祝福禱告,並點燃6支蠟燭,象徵紀念二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600萬人民。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