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育 中台首度合作 (2015年09月24日)
【邱國榮台北報導】「2015清淨海洋聯合研討會」於9月14日在海洋科技博物館圓滿落幕。各國專家與代表們依「公民教育」、「政府政策」與「產業響應」三個面向深入討論交流,並達成三項共識與承諾:「減少生活環境及海洋中的塑膠污染」、「增加使用者的責任,盡量使用可重複利用的生活用品」與「每個人都是海洋的守護者」。
這次由台灣的「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與中國的「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雙方合作主辦,首次開啟兩國民間環保團體針對海洋保育議題,共同攜手努力的契機。多位來自智利、美國、日本、香港與台灣的專家學者,分別針對淨灘、塑膠污染、海洋廢棄物監測等海洋保育議題進行專題演說。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在開幕式上呼籲,海洋廢棄物漂流無遠弗屆,是全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期許兩岸團體能跨越地理藩籬,攜手守護全世界最廣大的生物棲地。深圳紅樹林基金會合作發展部代表霍柳表示,2014年起,該會與上海公益團體共同啟動「守護中國海岸線」項目,迄今已在中國12沿海省市設立監測點,持續招募環保機構與志願者團隊加入。海洋科技博物館館長吳俊仁則表示,海科館以「知海、親海、愛海與永續海洋」的宗旨出發,除了擔任國際淨灘行動的台灣統籌單位,每月更定期辦理淨灘與海洋廢棄物監測工作。
主辦單位指出,「淨灘」是愛護海洋最簡單的做法,而「海洋廢棄物監測」能以科學數據找出解決方案。這次研討會中,除了科學調查、公眾倡議、政策立法、產業研發等專題演講外,與會者也到污染嚴重的新北市金山區國聖埔沙灘調查廢棄物的種類、來源國與微塑膠污染密度,經過一天淨灘後的統計分析,發現高達93%的海洋廢棄物都是塑膠材質,其中廢棄瓶罐有20%是中國製造與丟棄後漂流來台,顯示出台灣與中國在海洋塑膠污染的緊密關係。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