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為她們預備地方 (2015年07月30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伊斯蘭開齋節的第一個禮拜日,台北下著雨,約5萬印尼籍傭工從各地湧入台北火車站,在大廳裡歡慶開齋節,媒體報導後引發不少討論。車站的公共空間是否因為大量人群聚集而有安全上的顧慮?旅客來往的空間是否允許一大群移工歡聚吃喝?

雖然平面媒體的報導多半肯定當日的聚集,動線引導井然有序,也讚美台灣逐漸容納多元文化,但是在社群媒體的討論當中,卻在許多情緒性的發言裡,看到台灣人普遍對東南亞勞工的偏見與歧視,以及對伊斯蘭文化的恐懼感。
一樣是人潮擁擠的節慶,廟會、國慶煙火、或是大型演唱會令人窒息的擁擠與不便,大家覺得是可以忍受的,發生推擠或群眾恐慌的危險時,後果可以讓社會一起負擔。但是外籍勞工的大型集會,就被認為是弄髒了「我們的」公共場域,帶來不便,而消耗了「我們的」社會成本。
一樣是歡唱、聊天、吃喝,在台灣各處可見的,把街道阻擋起來辦筵席,架起舞台跳鋼管舞,擴音器轟轟作響,大家為了不傷和氣,通常不會出面抗議。但外勞在火車站相聚歡唱聊天,就有許多人義正辭嚴地抗議著,問說:國家的公權力在哪裡?一樣是歡歡喜喜地在野餐,中秋烤肉的氣味與髒亂可以彼此忍受,但是對於印尼朋友的食物氣味,抱怨就不少。
這是「我們」與「他者」的分別,是對陌生的文化進入熟悉的生活領域的焦慮感。這是人性共通的軟弱。但是,我們若把這樣的軟弱視為理所當然,卻有可能養大我們的偏見,甚至發出歧視的言辭、做出歧視的行動,而不自知。
台灣的經濟得依靠外籍勞工的勞動力,老人與病患長期的照顧,更是大量依賴外籍家務工。近年來,菲律賓不再輸出移工,來台灣工作的家務工當中,最大部分來自印尼。目前在台灣有約22萬7000名的印尼勞工,其中擔任照護與家務的就有18萬名,絕大部分是女性。
為了脫貧,她們成為跨國移工來到台灣,進入對她們來說相當陌生的生活文化,時常被迫接觸她們所守的清規裡視為不潔的食物,忍受著過長的工時與極少的休假。龐大的仲介費用,讓她們幾乎要工作兩年之後,所賺的錢才能歸自己。她們撐起長期照護的工作,才讓台灣的許多家庭不至於垮掉。
教會若真的重視家庭價值,實在應該以感恩的心和更多的行動,來為來到台灣協助我們照顧家人的印尼姊妹們「預備地方」,好讓她們可以歡慶一年一度如過年般的開齋節。願下一個開齋節,基督徒來領頭為她們預備地方,與她們同慶,來感謝她們對台灣家庭的付出。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5年07月30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