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機構財務 把握1335原則 (2015年01月07日)

新聞提供: 台灣國度復興報

【記者黃銘嫥綜合報導】當教會、機構更多走入社會、人群之際,相對地,是否也需更多檢視內部的治理?特別在財務上,有些中小型的教會、機構因著資源有限,往往以方便行事或個人對上帝負責的方式來管理財務,如此不單易使人垢病,有時甚至引發糾紛。該如何避免財務會計違法及缺失而造成損害?得魚會計師事務所陳稻松會計師於受訪時特別簡介了1335的財務管理概念。

 所謂1335原則,即(1)一套帳、(3)三合一、(3)三大層面、(5)五大系統,透過1335的管理概念,使財務管理更加可信,並避免可能的錯誤。
 所謂(1),係指一套帳;接下來的(3)代表三合一,即帳簿、憑證、存摺三合一。陳會計師表示,財務處理必須帳、金融機構存款及憑證,三個一致性的處理,也就是任何一筆收支,除零用金外,在存褶裡都要表達出來,並有足夠憑證與帳冊相符。例如,主日收取的奉獻,不宜直接作支出,而是先存入銀行帳戶,支出時再領出,如此也較不易與自己的錢混在一起。
 之後再一個(3),意為三大層面,即法律面、形式面、實質面。有些較小的教會機構因無法成立財團法人,為了貸款方便,用牧師或協會負責人名義購入新址。陳會計師說,不論理由是什麼,他個人都不贊同使用個人的名義,因為外人並不清楚。倘若真的無法避免,需有保護措施:一方面去法院公證,另一方面還需全體會員大會通過,並且帳上也需要記錄。但此種方式雖然在實質面上可接受,卻違反了形式面,因為畢竟是屬於機構的財產,若負責人財務發生問題時,登記在他名下的財產,還是會被追索。
 最後的(5),為五大系統,包括作業系統、稽核系統、公開系統、顧問系統及保護系統。
 陳會計師指出,考量中小型非營利組織受限於經費,往往由志工兼任會計,因專業能力有限,內部無法建立會計作業流程,外部也缺乏可諮詢的對象,經常面臨處理帳務上的困難。因此他受邀與公益平台與誠致教育基金會合作,共同編寫「中小型NPO會計實務手冊」,針對1335原則有詳細說明,因首刷2000本已被索取一空,特別開放免費下載電子書,網址http://goo.gl/PmPU0D。
 陳會計師表示,未來將舉辦一系列講座、課程或座談會,也預計與學校合作辦理NPO會考。與專業人士結合,設立NPO服務中心,提供專業諮詢等。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5年01月07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