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會友 門訓事工具影響力 (2014年11月19日)

新聞提供: 台灣國度復興報

【記者林稚雯台北報導】「期許透過務實的門徒訓練,帶給教會不斷成長茁壯的能力。」由國際門徒訓練院、道聲出版社共同主辦,「門徒訓練領袖研習會」十一月十至十一日在懷恩堂舉行。特邀韓國愛的教會吳正賢主任牧師、姜明玉傳道擔任講員,講述如何推行富有影響力的門徒訓練課程,並與眾人交流牧養經驗。

 十日晚間吳正賢牧師以「21世紀教會的異象」做為講道主題。吳正賢首先提到,每項神所交託的事工都是特別的,每位牧者所領受的可能不盡相同,但要對得著的異象有確信,並從中找到事工的價值,以此才能穩固根基、長久推行。
 吳正賢接著提到,自己的事工異象為門徒訓練,所謂的門徒訓練不單只是追求人數增長以及連帶的教堂擴建,而是每位進入教會的弟兄姊妹們都能被在乎、陪伴、有所成長,能在需要時為神所用。
 據此信念為核心,吳正賢進一步發展出「所有會友都是尊貴的,在教會中,沒有人該被遺漏在恩典的死角,得不著恩惠。」之牧會理念,積極的認識會友,並就聚會情況加以分類,給予不同的成長期待。
  以歌羅西書一章28至29節來看,吳正賢將這段經文稱為門訓的大憲章,神期待信祂的人能引導未信者來到祂面前,然而傳揚神的先決條件是要能效法耶穌,過祂的生活、有祂的樣式。
 細查經文內容,28節中三次的提到「個人」,表示門訓工作的核心在於單獨的個體,要依不同的狀況因材施教。29節中提到「運用大能」、「盡心竭力」,提示門徒訓練的果效其實是聖靈的作為而非牧者個人的成就,但牧者還是要照著恩賜全力去做,在當中必能感受到神親自的同在。
 餘外,吳正賢也分析下列因素可能致使門訓教育失敗,分別是:「知道要進行栽培,卻缺乏等待靈命成熟的耐心」、「屬靈牧養的技巧不足」、「缺乏對聖靈作為的敏銳度」三樣。
 吳正賢表示,聖靈工作是需要時間的,因此牧者必須耐心等待,不論在任何風暴下都持續的栽培每顆種子,而栽培也需要技巧,了解小組成員,知道如何引發小組動力、運用歸納式查經、樂於分享牧者自身見證,都是讓門訓效果加倍的妙方。同時,需記住這是聖靈的工作,人都有軟弱不前的時後,牧者要做的則是讓人時刻剛強屬神,願意讓神掌管人的意念,在靈裡持續互動與同工。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4年11月19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