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讓全球同情弱者 誰是戰爭的始作俑者 (2014年07月30日)

新聞提供: 今日基督教報

以巴衝突從8日以來,交火已超過20天,雙方不斷傳出死亡人數,加薩地區死傷人數更超過1千人,使得以色列境內再次陷入以巴敵對局勢。


大眾媒體幾乎一面倒大力報導以色列武力行動,枉顧平民百姓的生命安全,國際間更譴責以色列暴力,要求停止攻擊巴勒斯坦,以免造成更大的傷亡。事實上,從過往到如今,只要以巴發生衝突,以色列總會引起全球輿論撻伐,媒體前播著無辜加薩人慘死或悲楚的畫面,使得抱著死去傷者的哈瑪斯群眾成為弱勢支持者,贏得國際間的同情與聲援,以色列人則成為全球公敵,但真相果真如此嗎?

從發動戰爭前三周,以哈瑪斯為首的加薩地區,不斷向以色列各城市人口密集地區發射超過250枚火箭,嚴重威脅以國人民安全,雖然以色列擁有高科技的軍事國防科技,但透過數據指出,他們只攔截了約五分之一的火箭攻擊,其它都落在以色列境內,所幸以色列境內家庭社區中,幾乎都有鄰近的防空避難處,從聽到防空警報到逃往避難處,尚有足夠時間,才能免於罹難。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曾說,如果有2,500枚火箭彈落在美國城市、恐怖組織挖掘地道連結到國家邊界的幼稚園,加上陸海空都被攻擊,美國一定也會有所行動。然而,以色列卻忍耐了三週才被迫捲入戰事,原因只是為了保家衛國。

事實上,以色列並非好戰分子,透過以色列空軍的監測錄影中就可得知,只要發現準備轟炸的目標周圍有平民時,以軍便會暫時放棄,轉移其他目標。面對尚未確認的恐怖建築是否有民眾入住時,以軍會先用電話、傳單或輕微炸彈警告,通知平民撤離,之後才摧毀建築。

以色列竭盡所能將平民傷亡人數降至最低,以輕微炸彈警告後,有民眾開始撤離,但沒想到之後卻有大批巴勒斯坦人群爬上屋頂,以自身做為人肉盾牌抵擋以軍,不過以軍非但沒有攻擊,更選擇放棄轟炸。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說,以方告訴平民撤離,但哈瑪斯要他們留下來,因為哈瑪斯想要自己堆積死屍,「他們不只想殺害我們的人,也想犧牲他們自己的人。」

反觀以軍的主要目標則是鎖定加薩的軍事基地,以癱瘓其火藥庫、地道、恐怖份子等組織系統,並盡量避免傷及無辜;但恐怖組織的基地常設於人口密集區,火彈藥常置身在民宅、學校或清真寺,哈瑪斯也擅長將百姓當作人肉盾牌,使得平民與恐怖份子身分難以區分。

這也讓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對外堅定立場表明:「每個巴勒斯坦平民的死亡都是以色列爭取世界輿論的損失,但以色列不能為了公共關係而放棄安全。」

對於巴勒斯坦地區受傷的平民百姓,以軍運送物資及醫療資源到加薩地區,供應當地民生必需品,給予人道上的救援。在國際媒體幾乎一面倒譴責以色列的聲浪下,身為這世代的百姓,更需要以理性及智慧去辨別戰爭背後的真相,避免成為謊言底下的犧牲者。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4年07月30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