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宗教領袖籲關注水源公義 (2013年11月11日)
代表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猶太教和佛教的宗教領袖,於韓國釜山舉行的普世教會協會第十屆大會的其中一個會議中,呼籲關注全球水源公義並分享了各宗教傳統中的例子,點出在各個社群中均需要提高警覺,共同關注善用清水。
參與該會議的宗教領袖,於十一月四日共同進行一項儀式,將水倒入同一容器之中,以此象徵性的行為突顯水在不同的宗教傳統中的重要意義。儀式由普世教會協會合一水網絡(Ecumenical Water Network)及協會之宗教對話與合作計劃(WCC programme for inter-religious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所共同協作推動。活動以普世教會協會總幹事戴維德牧師(Olav Fykse Tveit)對水的基督信仰反省為開始。
各宗教領袖指出,清潔的水源在世界許多地方依然稀少,並且成為許多衝突的根源,而它也是眾多社會和政治問題和事工的核心。各與會領袖強調水源公義以及於分裂世界中的一同享有的屬靈訴求,並且彼此承諾,誓言共同努力爭取水公義。
在儀式上宣讀的共同宣言中,各宗教領袖確認水的稀缺和不公平分佈,對正義與和平構成威脅。他們提醒會眾水的精神、文化和醫治價值,並且承諾攜手合作,邁向水正義,一如他們分享水的象徵性行動。
今屆普世教會協會大會的主題為「生命的上帝,求帶領我們進到正義與和平」,而該有關水源公義的會議,亦與普世教會協會大會的主題呼應。事實上,幾乎在所有宗教及聖典中,水都是潔淨、正義及和平的象徵。
在場的宗教領袖,包括社會和世俗主義研究中心(Centre for Study of Society and Secularism)的潘尼亞尼教授(Ram Puniyani),跨宗教對話中心(Centre for Interreligious Dialogue)伊斯蘭文化與關係團體(Islamic Culture and Relations Organization)的希勒米博士(Ali Mohammad Helmi),國際基督徒及猶太人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Christians and Jews)的韋斯曼博士(Deborah Weissman),以及泰國曼谷瑪希隆大學、人權及和平研究學院的蘇雲勃哈博士(Parichart Suwanbubha)。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