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禮安專欄 最遠的和最近的 文╱美麗佳人 (2013年06月27日)

新聞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我看到女人細膩、安靜但堅毅地扛起照顧使命的那股強大力量。


說起來我成長過程裡充滿女性貴人。小時候我就是跟著阿嬤長大的,家裡做代工,阿嬤可以一分鐘做很多手套,也會聽她炫耀可以做什麼做多少,就覺得是女性長輩們撐住了家裡,或許在精神上更是如此。我的阿嬤、媽媽、小姨婆等長輩們在我心裡,就是這麼的重要又具有強大的戰鬥力。

最近,我又一次在心底興起對女人強韌生命力的讚嘆。起因是去了一趟亞美尼亞。
應台灣世界展望會之邀,我在上個月前往亞美尼亞做了一次探訪。行前,問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在哪裡,原以為它在歐洲,看了相關的影音資料,才發現它就在中亞,根本和台灣屬於同一洲。

到了那裡以後,先不談文化上的震撼,生活條件的艱苦就給我很大的衝擊。第一次見識到什麼叫「家徒四壁」,行程中拜訪的幾戶家庭,往往家中只有床、桌子、爐子,屋子裡感覺很空曠。

雖然多數住家都有電燈和供應天然氣的設備,但因電費和天然氣費實在太貴,因此貧窮家庭根本無法使用電及天然氣,無法想像在這樣的環境內要養育孩子長大。我帶了CD預備要送,看見他們連電燈都不敢用,幾經思量,CD始終沒能拿出來。

而在這樣令人心疼的環境裡,一路上不能忽略的,就是女人們溫柔的身影:因為大環境的關係,許多男人出國到異地討生活,被留下來的女人們要負責撫養小孩支撐家計,面對的挑戰可想而知。

而當中有位單親媽媽 Heriknaz 獨立扶養孩子,我們特別去拜訪了她家。看她和孩子相依為命,在困苦的環境裡,還努力地有尊嚴地活著,讓我體認到「媽媽真偉大」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另一位當地女性工作人員 Suzan,我們戲稱她為亞美尼亞的茱莉亞羅勃茲,她總是掛著燦爛笑容,因為比較有機會和她說話,就問了她很多和當地相關的事情,她也總是微笑著回應我。那裡的生活想來是相對辛苦的,可是她卻可以時刻掛著笑容,我也從她的笑容裡看見她身為社會工作者,內心底的溫暖熱忱。



就讀國北實小的林祈卉、林祈安姊妹,兩人各資助了一名亞美尼亞兒童,此次和我們一同前往,與受資助孩童見面,兩姊妹希望幫助貧困國家的孩子能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小小年紀就有這樣體恤他人的胸懷,在遇見她們之前,也是我不曾料想到的。

不管是靠我最近的阿嬤、媽媽、小姨婆,或是遠方亞美尼亞的單親媽媽、幫忙帶弟妹的大女孩、又或是隔代教養的年長女性們,最遠的和最近的,都讓我看到女人細膩、安靜但堅毅地扛起照顧使命的那股強大力量。叫人敬佩不已。

原文網址: 精選》韋禮安專欄 最遠的和最近的 | 娛樂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3/06/23/340-2948584.htm#ixzz2XNbqTmoz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3年06月27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