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小販冀參與共商解決方法
堂會開放場地 促進民間交流
(2011年12月14日)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十二月十三日,多個基督宗教團體於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舉行研討會,由關注住屋權利、小販和市集的團體、候任區議員以及街坊,一同探討花園街大火引發的小販及住屋政策問題。與會者亦有就食物及衛生局公佈的取消牌檔牌照制度建議作回應,其中旺角東候任區議員黃建新表示,政府的建議並不道德,不應因花園街大火而以統一的標準規範全港商販,相信社會就此自有評價;另有不少小販表示,反對政府落實扣分制,又認為兩個月的公眾諮詢太短,反映政府意圖藉此進一步打壓小販。

由短暫爭哄至互諒了解

當日的研討會,不少與會者認為當局應盡快查出起火原因,若縱火引起,應積極改善治安問題,而不是未審先判。在六十多位與會者中,不少是旺角及灣仔區的街坊及牌檔小販。雙方雖然曾一度就火災事件問題核心出現短暫爭哄──有街坊指摘商販沒有自律,將貨物愈放愈多,而且牌檔相連,又與樓宇位置近,使火災蔓延,惹來部份商販不滿──但及後有商販承認有不足之處,認為一切應以人的生命安全為大前提後,雙方均表示理解各自的需要,指斥商販的街坊表示若商販採納「留架不留貨」,將可改善有關問題。不過,有商販指,即使當局不實行「朝行晚拆」,「留架不留貨」的建議亦不可行,一來旺角區沒有足夠地方可以租倉,二來將貨物搬上樓,在舊區防火措施未見改善下,火災危險只會比現在更大。

與會者普遍希望各持份者包括劏房等舊區居民、小販、消防、市政以至區議員等一同商議解決方法,包括增強區內治安管理、重新推行小販發牌制、釐定均衡公私營房屋政策等,而不是如現在的政府做法,將矛頭指向同屬受害者的小販及劏房居民了事。

黃建新在會上表示,希望社會不要將花園街大火事件政治化,不應分化樓上居民及樓上攤檔,應團結一致。關注基層住屋聯席代表陳凱姿也表示,劏房居民及牌檔小販均是受害者,不應對兩者放在對立面。她強調,火災不是在花園街首次發生,調查出事原因、解決治安問題才是重要。

更換防火物料 當局須援助

灣仔市集關組代表徐啟榮指,政府若要牌檔更換防火物料,必須提供知識及金錢資助,又或者開出寬限期,否則小販沒有能力達成當局要求。他又指,參照其他國家地區的經驗,可以設立攤販管理委員會,委任一些專業人士幫助小販改善防火工作。有小販表示認同,當局需要提供援助統一更換防火物料,否則各小販自行購買的物料或有差異。

對於政府考慮向牌檔小販推行「朝行晚拆」,有商販指,朝行晚拆將令他們現在工作時數增加,由目前十一小時增至十五小時,直言長遠下去,「小販不是(要)釘牌,而是釘蓋。」另外,不少小販對於現時牌檔面積「3呎乘4呎」的規定,表示經已落後,而且範圍狹窄,當局有必要檢討。「試問這個規定有哪一個小販可以維生?我們是願意跟政府協商、交代的!現在甚麼資源都沒有......」

有小販表示,香港經濟生活困難,政府及社會各界應肯定小販本身所展現的社區價值,例如使附近基層街坊可更便利購買生活所需,促進社區的人際關係等,亦為退休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貢獻社會。他們認同加強小販管理,但持份者各方的意見需要融合,取得平衡。

對於今次由堂會借出場地,讓小販及街坊可就社區發生的事件互相交流意見,黃建新表示此乃一好機會理解各方需要,而基督路小教會堂主任張大衛表示欣賞,相信透過民間持續的討論、嘗試,會找到解決方法,「一切都會在上主的手中」。

是次研討會由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眾樂教會、基督路小教會、香港基督徒學會、基督徒關懷香港學會、回歸基督精神同盟、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合辦。

(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快拍,2011.12.14)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