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神曾浩賢談鼓勵新世代委身 非「搵人做嘢」而是要幫助成長
(2025年07月02日)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採訪:林倩恆)


【時代論壇訊】世代之爭是教會正面對的挑戰,上一代認為新世代個人主義,新世代又認為上一代盲從制度。5月26日,在信義宗神學院舉辦的「2025黃德榮教牧學講座」上,院長曾浩賢牧師以「跨越世代談委身」為題,分享如何鼓勵新世代委身。他指不同世代因成長背景差異塑造了不同價值觀,上一代必須理解新世代的特徵,又強調委身並非要「搵人做嘢」,而是希望他們能夠成長。中華基督教禮賢會九龍堂堂主任劉志良牧師在分享如何跟同工談委身時,則提醒資深教牧需要胸襟去裁培新晉同工,讓他們青出於藍。


不同文化價值觀 塑造不同世代委身觀念


曾浩賢指教牧及信徒都會認同委身是美好的事、應當的事,甚至會變成對自己、對身邊人的期望和要求。但他提醒,委身與否不該亦不能迫出來,而是自身的決定、自然而然的表現。至於談到委身程度,曾浩賢認為,不同世代的委身程度也有差距,只因不同世代的人受著不同文化和價值觀等因素影響,而這沒有對錯之分。


他引述匈牙利猶太裔社會學家Karl Mannheim的文章指出,世代不僅是一個基於年齡分類的群體,更是一個社會學概念。不同世代的成員會因共同經歷的歷史事件、社會發展和文化衝擊等,形成特定的世界觀和行為模式。而身處於同一時代,也不代表屬於同一世代;同一世代的人需要成長於同一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地區,有著共同的參與和經驗。


此外,曾浩賢補充,每個人的處境、身體及家庭狀況也有不同,也影響人們的委身程度。是以,大家不應比較不同人的委身程度,而以個人成長的世代去批判新世代亦不合理。


助後輩委身 先要明白年輕世代特徵


對於教會同工及信徒來說,委身的對象必然是上帝。然而,我們又是委身於甚麼工作?曾浩賢表示,從神學院及教會的角度來看,是委身於「成(就)人」──讓人成長與成熟、與上帝及與人建立關係的工作,而非「成(就)事(工)」,事工背後的目標也是成就人。「所以,當邀請同工、弟兄姊妹委身,並非要『搵人做嘢』,而是希望他們能夠成長、成熟……我們的優次,是要了解新世代的特徵和成長背景,再按著他們的情況,幫助他們成長。」


會上,曾浩然分享由沉默世代到Z世代的轉變。他舉例如何透過掌握新世代的特點,鼓勵他們委身。例如新世代較講求意義、靈活性,並偏向追求短期目標,便要讓他們看到或發掘到所作的事有意義和價值,而非純粹服從命令。此外,亦不要過份規範新世代的工作方法,讓他們可靈活、多變地做。「他們有機會發揮自己,會感到快樂,因為他們找到自己的滿足感和價值。」當為新世代訂立目標,亦不宜訂得太高太遠,否則令他們感到很大壓力。相反,讓他們看到具體可行的目標,他們便願意投放時間、心力去做。


曾浩賢特別提醒資深教牧,假如隨著年紀漸長,開始有一種「一代不如一代」的想法,便要提醒自己不要比較,「要幫助後輩委身,便要想辦法『幫到』他們,而不是只批評他們。」


看待同工 以耶穌抑或自己為主?


至於劉志良在分享如何與同工一同談委身時,他透過比較四福音記載耶穌騎驢駒進耶路撒冷一事作反思。他先談到路加福音十九章記載耶穌吩咐門徒取驢駒時,以「主要用牠」回應主人的提問。他指出,教會裡無論哪個崗位的同工,都是服侍主耶穌。這正正提醒他反思自己有否以世界的觀點和角度,看待自己的同工。「假如自己傳授了許多知識給某位同工,給予許多事奉機會;有天,他在外找到另一個崗位,我會否感到被背叛……若是這種心態,我是否跟他一起事奉主耶穌,抑或視自己為主?」


而馬可福音記載此事時,特別提到一點:「主要用牠,但會立刻把牠牽回到這裡來。」(可十一3,《和合本修訂版》,下同)當中提到主用驢駒後會歸還。劉志良說:「原來,當主耶穌要使用我們的同工時,即使有天他要離開我們的團隊,在另一處被主使用,但你會否『蝕底』?沒有。主訓練他後,他會在上帝的國度裡被使用,甚至你的堂會、你想牧養的範疇,可能都能用得著他。」劉志良表示,當主人願意讓這隻驢駒被取去使用時,原來上主是在訓練這隻沒被人騎過的驢駒;當經過訓練後被歸還,驢駒就會變得成熟。


在馬太福音廿一章中,劉志良指出經文特別記載當時不止一匹小驢駒,還有一隻成年的驢同在一處。他形容小驢駒沒「見過大場面」,當有成年的驢與牠同去,便有信心完成重要的服事。「雖然自己是較有經驗的同工,剛畢業的同工較幼嫩、人生閱歷較淺。(但)我該由得他們撞板,還是陪伴他們走這條事奉的道路?過程中讓他們發揮所長,得到眾人的讚賞?還是認為他在妨礙你,(自己)被奪去眾人的目光?」他認為,若資深教牧沒有栽培年輕同工的心懷,便難有人接棒。


他特別引述經文:「我所做的工作,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得比這些更大。」(約十四12)他指作為老師,最重要不僅是教導自己的學生,還要具備耶穌的抱負,渴望所教導的學生能青出於藍。他以昔日的西教士和受恩為例,指其名氣雖不算大,在別人眼中沒做過幾件大事,但他致力栽培年輕同工,當中包括奮興佈道家王載,以及中國重要的基督徒領袖、基督徒聚會所創辦人倪柝聲。他提醒在場教牧要與同工一起委身,訓練同工起來接棒,有胸襟栽培他們,讓他們被主重用。


當日聚會,講者還有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沐恩堂堂主任胡闖明牧師、基督教粉嶺神召會喜樂聚會處主任林巧貞牧師,分別就如何與初職信徒、成年信徒談委身進行分享。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