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談成青牧養 學者:勿先入為主設計課程 |
(2024年12月17日) |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報道:謝家誠)青年牧養除了關注踏入青春期的少年人,也要回應準備過渡到成人世界的成青(emerging adult)。早前在香港學園傳道會與美國富勒神學院及其轄下Fuller Youth Institute合辦的青年牧養研討會中,富勒神學院的青年、家庭和文化副教授Steven Argue分享,成青正經歷生命中不同的重大轉變,教會就是能夠提供資源、智慧和導師給他們的地方,他亦建議教會勿先入為主設計成青課程。 Steven Argue表示,成青大致可以定義為十八至三十歲的青年,他們正處於過渡期,會開始探求一些深入的問題。而基督徒成青則會思考如何看上帝,以及自身與上帝的關係等課題。他指出,成青除了面對實際的生活問題,還有靈性的需要,當成青面對巨大的生命階段轉變,舊有的世界觀便不再適用。在Steven訪問的例子中,有一名虔誠的受訪者突然經歷父親離世,他第一次感到對上帝憤怒以及疏離。 營造茁壯成長空間 而非著重課程 Steven Argue續指,「轉變本身不一定是正面或負面,而是人成長經歷中的一部份。」在Fuller Youth Institute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總結了七個成長面對的問題,包括:自我認識、貢獻、關係、調適、承擔責任、自我關顧和創造意義。他建議教會與成青同行時,提供一個讓他們能茁壯成長的空間,而不是先入為主地設計課程或計劃。 他認為成青的需要有三:智慧、資源和導師,而教會正正是能提供這三樣東西的地方,故教會是成青的福音。而對於成青來說,面對著急速轉變的世界,亦渴望有人能提供建議和同行。他建議,教會在牧養時可以思考:成青的生命正在面對怎樣的轉變、教會在哪方面可以提供最好的支援。 在問答環節中,Steven Argue亦指出,教會對十八至三十歲成青的牧養最為缺乏,而且把牧養青少年的方式「照辦煮碗」套用在成青上。但成青的生活更忙碌、更不可預測,故教會在牧養成青時更需要專注在「導師」,而非「課程」方面。他提醒眾人,導師切忌帶著批判去牧養成青,例如他觀察到教會有意無意間更關注成婚的肢體,而忽視了單身的肢體。 牧養須對人保持好奇 看見上帝形像 Fuller Youth Institute的研究同時反映,二十歲的成青在教會中感到不被重視和欣賞,因為他們不能容入教會的體制。但令人驚訝的是,教會中較為年長的信徒也有類似感受,因為兩個群體同樣不是教會主要的牧養對象。另一方面,他又提醒身為長輩的,須時刻謹記,即使他們經歷過成青的階段,但並不代表了解今天的成青。他建議牧養成青的人要對別人保持好奇心,這樣才能看到照著上帝形像所造的成青有何獨特性。 Steven Argue最後建議教會建立「mentoring community」,而非如以往依賴一對一的導師關係。他強調,「mentoring community」講求創造開放的空間讓不同人去提問、參與決策和發表意見。他認為教會正正可以成為這樣的空間,讓成青乃至不同持份者參與討論和分享,讓成青更有安全感。但他補充,一對一的導師關係與群體教導並不對立,可以同時進行。此外,教會應不應只著重「搞活動」,而忽略了牧養中的關係(relational)的導向,因為成青最需要有深度的關懷。 「Emerging Adult青年牧養研討會2024」在十一月十六日至十七日,分別於恩福中心及宣道國際學校舉行。以上內容為第一講,由Steven Argue主講,講題為「堂會怎樣支援成青面對生命轉變」。 |
新聞照片:
|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