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研經培靈會》 在知與未知之間 選擇作智慧人 |
(2024年10月30日) |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
【趙錦漢整理報導】台北研經培靈會「在知與未知之間」於10月1日至3日舉行,從聖經真理探討基督徒如何在知與未知之間,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大會邀請了謝挺博士(美國富勒神學院舊約教授、中華研究中心副主任)按舊約聖經以斯帖記,透過在波斯帝國、以斯帖和哈曼,教導基督徒如何在知與未知之間,選擇作智慧人,認清時機和位分,放下驕傲,信靠並敬畏神。 外與內之間:在亂世中選擇作智慧人(以斯帖記1:1-22) 網路媒體發展一日千里,加上疫情的變遷,教會也隨著社會轉型,在媒體上建立美好的形象,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卻不一定反映出內在的實際情況。亞哈隨魯王在首都書珊城的宮殿登基,管理全國127個省,所有首領、臣僕和127省代表都參加慶典,筵席持續了180天,展現出波斯王國的豐富、威嚴和尊貴,王又另外為百姓擺設7日的筵席,包括被擄的猶太人。聖經描述波斯宮殿美輪美奐,為要把國度的榮耀顯給百姓看。然後,亞哈隨魯王派了7 個太監,請王后瓦實提戴著冠冕,從婦女的筵席出來,讓臣民一睹她的美貌,瓦提實卻拒絕了王的邀請。 在輝煌的波斯帝國起了風波,顯出外在形象和實質情況之間的落差,結果這個事件由7個大臣,也是當時達時務的明哲人出謀獻策。「達時務的明哲人」的原意是「知道時候的人」(the one who know the times),意味著他們能夠辨識時候,認識所身處的時代,甚至知道如何把握時機,知道時候的人能夠觀察時候,並知道如何回應。於是,這些大臣按照波斯的法律作出判斷和裁決。這件事同時反映出亞哈隨魯王缺乏主見,也是波斯王國另一個弱點。 米母干認為王后所得罪的不僅是國王一個人而已,而是牽扯到全國各省的婦女。這個想法是出於米母干對婦女的刻板印象:「如果知道王后不聽從王的話,每個妻子都有權利不聽從丈夫。」王和眾首領卻以米母干的話為「美」,並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發詔書,使為丈夫的在家中作主。 謝挺博士在「外與內之間」指出,波斯國的輝煌形象一方面為了炫耀,另一方面也為了掩蓋內在的脆弱,而現代人也在社交媒體呈現出光鮮亮麗的一面,掩蓋著實際生活比不上別人的成就或外表,基督徒要思考當中的落差。在智慧與愚蠢之間,亞哈隨魯王是一個喜歡炫耀,容易發怒,沒有主見的人,卻管理全國127個省;相反的,瓦實提有主見,也有勇氣,卻失去了王后的位分;而米母干知道時候和法令,有主見也會做決定。這3個人物所做的決定是為以斯帖鋪墊,反映出神在背後工作;最後,當時的猶太人並不知道當時神在哪裡?神的心意是什麼?同樣地,基督徒身處在一個知與未知之間的世界,要在現實中分辨內外的真相,在亂世中選擇作智慧人,在未知的未來信靠全知的神。 在隱與現之間:把握時機按身分行動 (以斯帖記4:1-17) 「以斯帖」(אֶסְתֵּר)按希伯來文的意思是「我要隱藏」,也是申命記31章17節所說:「把我的面藏起來。」在整個舊約中,以斯帖記是其中一個最隱藏的書卷,神隱藏在整個歷史的背後。以斯帖是一個孤兒,由末底改撫養成人,他吩咐以斯帖要隱藏自己的出身(斯2:10)。當時被擄的猶太人離開了家鄉,散居在波斯王國,也是一種隱藏的身分。 以斯帖記第3章記載哈曼被波斯王抬舉,所有大臣都要向他跪拜,因著末底改拒絕跪拜,哈曼於是下令要滅絕整個猶太民族。哈曼是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而末底改與掃羅王可能有親屬的關係,神曾命令掃羅要滅盡亞瑪力人,意味著末底改與哈曼是世仇。滅族成為末底改顯露身分的時機,他撕裂衣服,披麻蒙灰在城中行走,痛哭哀號,又拒絕接受以斯帖王后送來的朝服,反而要哈他革傳信,囑咐她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懇求,以斯帖是時候該顯露她的身分了。 對以斯帖來說,是不是一個好時機呢?她結婚大概4年多,確定了王后的身分,也適應了波斯的文化和生活,與猶太人唯一的聯繫就是末底改,她的顧忌是害怕失寵。 因為如果這時你沉默不言,猶太人也會從別的地方得到解脫和拯救,而你和你的父家卻會滅亡。說不定你得了王后的位分,就是為了像現今這個時候! 以斯帖記4: 14(環譯本) 和合本內的「焉知」有「誰知道」的意思,誰知現今以斯帖成為王后的位分是出於神呢?她正站在一個交叉的路口,如果她隱藏猶太人的身分,猶太人會滅亡;如果她顯露猶太人的身分,她自己可能會滅亡。與此同時,以斯帖成為王后這個時間點並不是恰巧,暗示神在背後工作。以斯帖體認到自己的位分及此時此刻的責任,就開始有了行動,要末底改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猶太人禁食,而她和宮女也同樣禁食3天3夜,尋求神的幫助。 謝挺博士在「隱與現之間」提問,基督徒在末世如何自處?是不是可以透過媒體的力量傳福音?教會留不住年輕人,是不是不夠門訓呢?還是缺乏教導,以致弟兄姊妹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實踐信仰?其次是基督徒要辨識位分,神將你擺在哪一個崗位上?給你什麼樣的資源?有沒有看到神所賜的呼召或感動?在「知與未知之間」,以斯帖看到了時機,而在這個時機需要勇氣和信心來下決定。不知道行動的後果,並不代表基督徒袖手旁觀,反而需要同伴同行。 在喜與憂之間:放下自我 謙卑倚靠神(以斯帖記5:9-6:14) 以斯帖記的作者把哈曼的思想和情感形容得非常透徹。哈曼是一個自我中心的人,按希伯來文的意思是「大鼻子」。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DSM-5-TR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描述自戀症狀:誇大自己的重要性,期待別人視自己為重要;腦子總幻想自己成功;深信自己是「特殊」人物;過度尋求別人的仰慕;利用手段;缺乏同理心、嫉妒別人、目中無人。當哈曼看見末底改不跪不拜時,他就要殺盡所有猶太人,甚至把銀子捐給國庫,利用手段滅絕猶太人。 以斯帖違抗王命求見後,王接納了以斯帖,甚至說:「連國的一半也會給你。」以斯帖希望王請哈曼一同赴席,哈曼一方面心中快樂,但赴席後,看見末底改分毫不動後,就滿心惱怒,回家後又向妻子和朋友述說各樣得意的事情。他的喜樂源自所擁有的榮耀,而惱怒是因為這一切榮耀並不為末底改所欣賞,結果造了一個大型木架,決心要把末底改掛上去。有一晚,王睡不著覺,哈曼也睡不著覺。王是透過「被動的方式」聽歷史書,補報答末底改,奬賞這個王所喜悅尊榮的人,哈曼卻迫不及待要報告王,一心想懲罰末底改,還以為王要把朝服和御馬賞賜給他。如果王的失眠是出於神的工作,那麼哈曼的敗落就是神在另一端隱藏的工作。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箴言18:12 當一個自大的人成為領袖,他必定自視過高,驕傲而自負,好勝心強,也喜歡引人注意,難以接受批評。當哈曼發現王要賞賜的人是末底改時,就「憂憂悶悶地蒙著頭,急忙回家去」(斯6:12),當一個自憐的人作領袖會什麼樣?他們會充滿羞辱感、無助感和負面感,認定自己是受害者。哈曼認為他的尊榮被末底改奪走了,把自己看為受害者。他誇大自己的悲哀、看不見正面的信息,並且找地方隱藏自己,而他所信任的朋友和妻子卻說他「終必敗落」。 謝挺博士提醒,外在的權柄勢力並不是全部的真相,外在的自我膨脹並不是真正的自我,只有神是全知的,基督徒需要承認自己的無知,敬畏全知的神,也需要有智慧來選擇屬神的領袖來帶領教會、社區和國家。 禱告焦點: 1. 求主幫助弟兄姊妹反思以斯帖記,神有時隱藏在背後,基督徒卻要在知與未知之間做智慧人,辨別所身處的位分和時機,尋求並敬畏祂。 2. 求主幫助弟兄姊妹用心閱讀聖經,透過聖靈的幫助,明白箇中的意義,有能力活出真理,見證福音。 |
新聞照片:
|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