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會內部挑戰與外在社會變化成張力 梁展鵬:教牧需洞察事工優先次序
(2024年10月16日)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採訪:林倩恆)【時代論壇訊】近年教會不時強調「復常」。然而,三年疫情改變了信徒的聚會習慣,加上離堂、移民潮、退休潮出現,令聚會人數下降、財政收入減少,進一步增添牧者壓力。究竟,教會如何能從斷裂的關係重建使命?於十月九日由福音證主協會舉辦的第八屆全港教牧領導力發展日上,生命頌浸信會主任牧師陳潮源便指出,今天的教牧除面對教會內部壓力,亦要追上世界的變化,箇中張力令人耗盡。伯特利神學院教務長兼教牧輔導教授梁展鵬博士則提醒,教牧應洞察事工的優先次序及上帝是否同在,同時要自我覺察,而同工之間也要彼此了解。

陳潮源分享五個令現今教牧最感吃力及迷惘的因素,包括:外在社會環境變化、內部團隊間的磨合、堂會傳統文化與個人信念的落差、信徒的生命與家庭問題,及牧者個人與家人的全人健康。惟他特別強調外在環境的轉變,並引述洛桑運動早前發表的《大使命現狀》報告指,二〇一九年以後教會內部出現分裂,而《港區國安法》亦令基督徒出現恐慌和移民潮,影響教會的出席率和財務穩定性,這些都令教牧面對挑戰。但他反問:「教牧們是否意識到這些轉變?還是仍以『舊皮袋』服侍新處境?」

此外,陳潮源又提及今屆洛桑福音會議談到職場、流散群體、AI人倫、多元中心宣教等,「我們是否認識這世界在發生甚麼事,如何回應這些議題?」他以職場課題為例,指雖然基督的真理是黑白分明,但職場卻是灰暗處處,面對如此鴻溝,教會該怎樣應對?尤其新世代對工作的追求跟上一輩人有所不同,假如不能明白這個世代,如何牧養年輕人?「所以教牧在這世代既要面對復常,也要面對外部環境轉變,這些張力把整個人『擘開』,的確有一種吃力和耗盡的感覺。」

梁展鵬則提問,牧者除了忙於教會的事工外,又會否與社會disconnect(脫節),不了解社會發生的事?即使教會想藉某些事工回應社區需要,但又是否有上帝給予的恩賜去發展那些事工?他認為教牧須具備洞察力(discernment),這種洞察並非關乎是非對錯,而是判斷事工的優次安排及尋求進步空間;惟更重要的,是判斷上帝是否在其中。至於如何能得到這種洞察力,便需透過「咀嚼」上帝的話語。

此外,梁展鵬認為同工之間互相了解十分重要。他建議堂會可善用MBTI等不同的性格分析工具,而同工之間也可多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增加團隊之間彼此的認識。至於教牧也要自我覺察,有時需要「暫別人群」,透過靜觀更多認識自己。

在答問環節中,二人被問到教會內有不同需要,社會上又存在不同問題,教牧該如何考慮優先次序才能保持身心靈健康。梁展鵬認為「優先」應在教牧身上。「有健康的你(牧者)才有健康的團隊,有健康的團隊才有健康的教會。」陳潮源補充,有些教會誤以為「好多嘢做」才是回應上帝呼召。「不是單單doing(做甚麼),而是我們是否看到上帝心之所在。如能捕捉,我們已有那份滿足、安穩面對這個世界。」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