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金書獎頒獎典禮 梁永泰:亂世中堅守信仰 |
(2024年10月04日) |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採訪:謝家誠 )【時代論壇訊】早前,基督教出版聯會舉辦第十屆金書獎頒獎典禮,並頒發了十四個獎項。金書獎顧問之一梁永泰博士引用保羅對提摩太的話語勸勉眾人,期盼基督教出版界無論得時不得時,仍要堅守使命,作文字與思想的爭戰。得獎者之一的高銘謙牧師亦表示,無論時代好壞,都需要一眾小人物在黑暗中保存人性。 梁永泰分享,金書獎在二〇〇三年沙士時首次舉辦,那時是香港最幽暗的時期。他指出,今天我們同樣面對著疫症、人工智能、中美矛盾等挑戰。他反問,「既然大家都不閱讀,為甚麼仍然要辦金書獎?」 黑暗時代中保存人性的小人物 梁永泰指出,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國內大批文人學者在香港設立達德學院,強調文字與教育之間的重要性,思想能夠改變世界。他亦提及當時黃埔軍校的校長曾致辭:「戰時大學平常心,平常大學戰時心」,其處境是當時有近一半的大學西移,而有一半的大學逃學參軍,反映當時大學與社會的緊密關係。梁永泰引用保羅對提摩太的勸勉,「無論得時不得時,務要忠心」,勸勉眾人不要放棄,除了「鼓勵創作、提升專業」,同樣在這個時代「鼓勵閱讀,提升靈性,影響社會」。 本年度的學術類的「最佳作品」為郭鴻標的《當代德語神學:從認信教會到正義和平神學倫理》,非學術類的是高銘謙的《上帝在看:亂世中擇善而行的小人物》。在分享得獎感言時,高銘謙表示,自女兒升上中學,自己便在來回長洲和屯門的船程上寫作。他亦表示,我們無法選擇生於哪一個時代,但無論時代如何,都需要一眾默默耕耘的小人物,這些人物往往被邊緣化、有爭議、平凡和低調,在大時代的大敘事下無人在意,但正正便是這些小人物,卻在黑暗的時代裡,面對著權貴的邏輯,保存關鍵的人性。 高銘謙表示,他很想透過此書讓讀者看到,在舊約當中也有著點點繁星,在當時的亂世中,爍放他們的光芒。這本書他很想寫給香港,寫給每一個教會裡苦苦掙扎、覺得自己可有可無,甚至是一顆微塵的個體。 創作回應城市的需要 適逢金書獎第十屆,今屆亦邀請了首屆金書獎創辦人張振華牧師分享有關該獎的點滴。張振華提到,金書獎自二〇〇三年創立,源於當時沙士「冇咩嘢做」,覺得香港基督教界要團結,便決定辦一個獎,抱持著「不是要想著出版的情況,而是有呼召便去做」的「鼓勵創作」的精神。另外,他亦指出當時市面上有很多翻譯書,金書獎的其中一個目的便是希望推動本土的創作。而另一個目的是促進神學院和教會與出版界的關係。張振華笑言,「神學院是大哥,出版是二妹,二妹應該是大哥的掌上明珠,但是現在變了棄婦」。 本年度「最佳新晉作者」的學術類組別由盧惠明獲得,作品《從空間進路到神的國度》探討聖經中的空間元素,以及從多角度思考城市空間與神聖空間的問題。盧惠明表示,他在創作時一直在思考上帝心中的城市是怎樣的,以及在城市空間中,如何讓人從物質轉到上帝。同樣有關空間,非教材及課程組別教會及佈道事工獎,由王緯彬所寫的《教會、空間、轉型》獲得。本身專業為建築設計師的王緯彬分享,在疫情時看見有很多教會的閒置空間,故思考教會如何開放並進入社區,回應社會的需要。 關注精神健康 從創傷進路閱讀聖經 「最佳新晉作者」的非學術類組別由羅懿信的《我的牧師患了抑鬱症》獲得。由於羅懿信身在外地,在預先錄製的影片中,他表示,在寫作時反思的是「為甚麼他會患上抑鬱症」,而彼得後書三章9節的經文成為了上帝對他的回應,也是整本書的核心。上帝尚未再來不是因為耽延,而是寬容。而上帝這位大牧人同樣感到抑鬱,因為「教會的不濟,教會不能活出教會的樣式」。評審之一的陳韋安牧師表示,坊間的書很少談及牧師的生命,而此書正呈現了牧者生命中的幽暗。 「最佳作者」的學術與非學術組別,則分別由黃嘉樑的《在上帝裡(不)能承受的創傷:約拿書析讀》與關俊棠的《從割裂到圓融的生命境界》獲得。許寶瑩代黃嘉樑發表感言:「期盼聖言能夠對受創的群體及個人作出回應,聖言能夠同理受創者的感受,甚至陪他們走出創傷,邁向復原」,同時希望創傷進路可以讓人更認識經文的歷史處境,以及當時的人面對的創傷。 今屆金書獎主席廖金源牧師在開首致辭時提到,要為三方面感謝和喝采:感謝上帝主持大局,感謝所有為金書獎付出的人,以及感謝歷屆推動金書獎的前人。在禱告時,金書獎的籌委之一梁美英牧師亦求主幫助基督教出版界「唔畏懼,唔退縮,堅守使命」。 第十屆金書獎頒獎典禮於9月27日於城景國際舉行。 得獎作品名單: 最佳作者 (學術) :《在上帝裏(不)能承受的創傷:約拿書析讀》,作者:黃嘉樑。 最佳作者 (非學術):《從割裂到圓融的生命境界》,作者:關俊棠。 最佳新晉作者 (學術):《從空間進路到神的國度》,作者:盧惠明。 最佳新晉作者(非學術):《我的牧師患了抑鬱症》,作者:羅懿信。 最佳編輯 (系列):《兒童崇拜教材系列 — 童心飛躍(11-12)》:信仰互動教材》(雙冠軍),總編:戴浩輝;編輯:梁淑儀。 最佳編輯 (系列):《童心愛主》混齡版主日學課程 — 共八冊(每冊4本)》(雙冠軍),總編:彭培剛;執編:潘樂敏。 最佳編輯(非系列):《神學沒練習太耐?幻變尋求理解》,編輯:梁彩霞。 最佳翻譯:《辦好教會》,譯者:倪雪映、任曉哲、陳睿文。 最佳裝幀設計:《邁向休息》,設計師:Samuel Han。 最佳作品 (學術):《當代德語神學:從認信教會到正義和平神學倫理》,作者:郭鴻標。 最佳作品 (非學術):《上帝在看》,作者:高銘謙。 教會及佈道事工 I (教材及課程):《恩典重臨》,作者:傅丹梅、韋佩文。 教會及佈道事工II (非教材及課程):《教會.空間.轉型》,作者:王緯彬。 宣教事工:《差傳、基要與自立實踐:基督教宣道會華中教區的宗教傳播及其身份建構的探析(1889-1951)》,作者:倪步曉。 靈修讀物:《在地若天》,作者:溫偉耀。 我最喜愛靈修讀物:《凡事謝恩,我真係覺得好難》,作者:梁柏堅。 我最喜愛封面設計:《嘗試,直至我們找到出路》,設計師:西奈。 得獎名單詳見:https://bit.ly/3N9QYi7 |
新聞照片:
|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