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Kim :主大而可畏的日子 付代價的燃世代
(2024年08月14日)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
  【趙錦漢整理報導】來自美國Contend Global的 David Kim牧師在7月3日,台南基督活水教會(活水教會)所舉辦的「2024 SHINE:燃世代」營會中,引用約珥書3章「主大而可畏的日子」,呼召年輕人集體禁食禱告。他又相信現在是台灣的轉捩點,年輕人是時候起來成為復興的浪頭。

  TheCall創辧人盧安格牧師(Lou Engle)常說:「當國家面臨絕望的時候,當沒有解藥的時候,神仍然有聖潔的解藥,在錫安吹響號角,呼召嚴肅會和禁食。」在1990年,他作了一個夢,夢到自己來到美國青年領袖面前,然後從一個名叫約珥的男孩手中取得一封信,他要將這封來自約珥的信交給領袖們。在夢中,他一直告訴自己:「我不能把約珥的信弄丟。」而這封信所象徵的就是約珥書3章。

  葉光明牧師(Derek Prince)曾預言:「在主大而可畏的日子,當萬國面臨危機時,當世界邁向末日,將會有萬人的大型禁食禱告聚集,是為了預備主的道路。」

禁食的恩典

  禁食可以簡單定義為:「神,我要祢勝過食物。」因為如經上所記:「人活著不單靠食物,乃是靠著神口中所出的一切話。」(太4:4)David Kim相信在台灣要興起一個世代說:「神,我要祢勝過食物。」

  盧安格牧師教導同工禱告:「主,給我屬靈的渴慕。」神能夠給你最寶貴的禮物就是屬靈的饑渴。讓你不想滑手機,或跟別人出去玩,反而想讀聖經,並禱告:「我比這些都還需要你,我寧願去到哀慟的地方,也不要跟愚昧的人在一起。」有一位美國的領袖曾說:「我們不是因為一直在吃世界的東西,靈性才變得遲鈍,而是因為我們太飽足,一口一口吃屬世的東西。」

David Kim邀請年輕人效法約珥書3章,在主大而可畏的日子響起號角的聲音。他又挑戰年輕人關掉手機一天,不上社交媒體,花一天的時間讓自己飢渴,禁食禱告,打開聖經說:「僕人敬聽。」等候神30分鐘或2個小時,聽神微小的聲音,保守你心中的火焰,而不是靠營會的活動。聖經說:「每早晨我尋求祢的面,將我的禱告獻給祢。」可能你會變得早睡早起,又或者當別人還在睡覺時,你會跟耶穌一樣溜出去,在日頭還沒出來的時候親近神。

集體禁食尋求神

  個人的靈修是良好的習慣,但有時需要集體禁食。約珥書是一封跨越時代的書信,當任何時候出現危機或妥協,神的子民就要按照約珥所說的來回應神。

  約珥書一章講到經濟危機和道德危機,全國靈性倒退,整個世代都忘記了神。而第2章形容敵軍環伺,準備入侵以色列。神在約珥書說,吹響號角,喚醒每個人。

耶和華說:雖然如此,你們應當禁食、哭泣、悲哀,一心歸向我。你們要撕裂心腸,不撕裂衣服。歸向耶和華─你們的神;因為祂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
約珥書2:12-13

神要憐憫台灣,並不是因為台灣人配得,而是因為神有恩典、有慈愛,祂也不輕易發怒。在最黑暗的時刻,祂招聚了1,200個年輕人參加SHINE營會,被點燃起來,延燒至全國。

你們要在錫安吹角,分定禁食的日子,宣告嚴肅會。聚集眾民,使會眾自潔:招聚老者,聚集孩童和吃奶的;使新郎出離洞房,新婦出離內室。事奉耶和華的祭司要在廊子和祭壇中間哭泣,說:耶和華啊,求祢顧惜祢的百姓,不要使祢的產業受羞辱,列邦管轄他們。為何容列國的人說:他們的神在哪裡呢?
約珥書2:15-17

  國家危機如此嚴峻,如此急迫,也沒有盼望。唯一的解救是把每一個人聚集起來,從老到少,包括嬰孩,就算婚禮中的新郎和新娘都要從內室出來回應。在希西家王年代,亞述入侵以色列,敵軍來到耶路撒冷城門口,並取笑以色列人:「我們佔領了很多國家,這些國家的神也都被我們打敗了。」

希西家從使者手裡接過書信來,看完了,就上耶和華的殿,將書信在耶和華面前展開。希西家向耶和華禱告說……耶和華─我們的神啊,現在求祢救我們脫離亞述王的手,使天下萬國都知道唯有祢是耶和華。
以賽亞書 37:14-15,20

神允許國家進入最黑暗、最迫切的時間,好讓神得著榮耀。神透過先知以賽亞跟希西家王說:「因為你尋求我的面,在我的面前謙卑,我要拯救你。」當晚,天使在亞述營中殺了185,000人。

尋找神的榮耀

  David Kim牧師相信現在是台灣的轉捩點。400年前,福音首先來到台南。他相信台南會成為復興的發源地,然後延燒到全台灣。因為400年的時間已經到了,神要容祂的百姓去(Let my people go)。

我們要把神的約櫃運到我們這裡來;因為在掃羅年間,我們沒有在約櫃前求問神。
歷代志上13:3

在舊約時代,約櫃代表著神榮耀同在的彰顯。身為國王的大衛首先把所有長老聚集起來,商議如何把約櫃帶回耶路撒冷,當時約櫃已被非利士人擄去10年。大衛因著對神同在的飢渴,想把神榮耀的同在帶回國家。他準備了一輛很精緻的車,把約櫃放在上面,人人都興奮著跳舞,盼望神同在的榮耀遮蓋整個國家。途中遇上了意外,約櫃快要倒下來,烏撒為了不想約櫃倒下,於是用手接住。但當他一碰到約櫃,就被神擊殺,他竟以為地上的泥土比他手中的罪更骯髒!

  大衛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沮喪,約櫃留在原本的地方足足3個月。他回到聖經,發現自己完全做錯了,不應該把約櫃放在車上,而是要由被分別為聖的祭司扛在肩頭上。在掃羅王年代,以色百姓都沒有尋求神的榮耀。神不會透過人造的車來移動,神的榮耀也不會臨到經人手所做的節目當中。David Kim相信神在台灣興起一個世代了,能夠扛起神榮耀的同在。當耶穌走到約旦河邊,施洗約翰說:「看那,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1:29)除了施洗約翰外,沒有人認得出耶穌,他有特權向整個世代的人介紹耶穌。神準備台灣的年輕人來承接這個特權,把耶穌介紹給這個世代聽。

  非利士人偷走約櫃後,把約櫃放在偶像旁邊。到第二天早上,全部偶像都仆倒在約櫃面前,臉伏於地。全城54,000個非利士人身上都生痔瘡。當有朋友在嘲笑神的時候,你不需要為他感到不好意思,因為當神的榮耀顯出來時,萬膝都要跪拜。所有的偶像都會被打碎。

燃世代付上復興的代價

抬耶和華約櫃的人走了六步,大衛就獻牛與肥羊為祭。
撒母耳記下 6:13

  大衛準備好祭司,一路往耶路撒冷去,再一次不斷讚美、跳舞。但這一次很不一樣,每走6步之後,所有人都要停下來,等祭司獻祭,才繼續往前走。神的榮耀並不是靠著興奮和刺激的感覺往前,榮耀和復興都是透過犧牲來讓國家往前邁進。

  復興是指在特定的時間,在歷史當中特定的季節,神跟整個世代、跟整個國家碰面,整個國家都會得救,如同神的約櫃臨到。在1970年,美國經歷了「耶穌運動」(Jesus Movement)的復興,曾有人說:「在高中幾千名學生裡面,人人都染上毒癮,人人的性生活都敗壞。當耶穌運動來到我們學校。在一週之內,每一個學生都得救,而且都從這些癮癖中得到釋放。」

  復興往往產生宣教運動,當神在一個國家燃起復興的火,這個國家必需把火傳到其他國家。David Kim高三的時候,很想向華人傳福音,教會正準備舉行2週的短宣,但同時他要應付大學入學考試。他承諾父母取得好成績,並在4週之內把4,000個英文單字背起來。接下來的挑戰是募款,參加短宣需要100塊美金,他賣了許多手工餅乾和剉冰。

  能夠參與短宣,他感到很榮幸。他在飛機上讀到《戴德生自傳》時不斷流淚,書中說:「假使我有千條性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今天許多華人基督徒的祖先都得了戴德生的恩惠。當時David Kim還是個青少年,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全職宣教士,心裡只想神領導他的世代,尋找約櫃,讓神的榮耀臨到他的國家。David讀到撒母耳記下6章13節的時候,神對他說:「你願不願意奉獻自己的生命,使復興靠近6步嗎?」,只是6步,而不是1里路,也不是整段路程,這是他從16歲開始的禱告,獻上生命,並不是為了看見宣教運動誕生,只靠近6步就好。

  想像你自己跟大衛王一起,剛剛起步而已,耶路撒冷還很遠,而你是第1個獻祭的人。終點在耶路撒冷,復興也在耶路撒冷。在這個小村莊,一個人也沒有,但需要有人獻祭,約櫃才可以移動。

  神似乎在問:「你喜愛復興嗎?還是你希望參與復興?你是愛我這位神嗎?還是你是為了你的夢想才愛我?如果某些事情,例如人生的計畫和夢想,阻擋人來到祭壇,那就是偶像。什麼是偶像?就是你無法獻給神的東西。

  教會歷史裡面每一個復興,每一場宣教的運動,都必需有人獻祭。當代復興家司布真說:「你今日所擁有的信心,是藉由流血給你的,是那些走在你前頭的人的血。」另一位領袖告訴David Kim:「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復興的想法,但有一件事絕不改變—必需有人付上代價。」

  莫拉維亞弟兄會(Moravians)全部都是難民,他們都很窮,甚至被國家遺棄,但他們的禱告會持續了100年,並啟動了宣教的運動。雖然他們只有幾千人,但他們的宣教運動僅次於使徒保羅的宣教運動。

  在17世紀,有兩個莫拉維亞弟兄聽聞某個島嶼上有幾千個奴隸,而島主發誓絕對不讓任何基督徒登陸。這2個年輕的弟兄甘願賣身為奴,向島上的奴隸傳講福音。這並不是兩週的短宣,也不是買3個月的來回機票。他們賣身為奴,意味著他們一輩子都只能當奴隸。

  他們的船準備從歐洲啟航,家人都站在岸邊說:「你們不要這樣子,為什麼你要這樣做?」這2個年輕人有美好的藉口推辭:「只是幾百個奴隸而已?可不可以去一個更有果效的地方傳福音,可以得著更多的人?」當家人都在岸邊流淚痛哭時,他們卻宣告:「願那曾被殺的羔羊得著祂受苦的獎賞。」他們了解到一個原則:「耶穌為你而死,也為他們而死。」當耶穌在十字架上受死,你就是祂的獎賞,你就是祂的救贖,但他們也了解到外面還有人並未成為祂的獎賞。這群莫拉維亞人並不是因為呼召,也不因為感受很強烈,更不是這個決定合乎邏輯或具有策略性,又或者他們已經長大成人,而是單單因為神的羔羊配得!

  19世紀末,美國發生了一場學生志願運動(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 for Foreign Missions),2萬個來自美國和英國的學生接受差遣,去到世界各地,另外有8萬人支持他們,總共是10萬個年輕人。被差派之後,這些宣教士的平均壽命只多活了3個半月,他們快速且大量死亡。他們把全部個人物品放在棺材內,並承諾:「我要為著福音放下我的生命。」在接下来的50年,他們把福音帶到每一個地緣政治的國家當中。他們這樣說:「我們要在這個世代,把全球福音化。」無論是被差派成為前線的宣教士,還是在後方支援,每個人都要付上自己的代價。

  威廉‧博德恩(William Whiting Borden)出生於富有家庭,家族生意經營有道。他進耶魯大學的時候,並沒有一個基督徒,畢業後沒有任何一個人信主。他曾在日記上面寫了2個英文字:「不保留」(No reserve)。

  這位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貴公子,下定決心參與學生志願運動,就算要他放棄家族事業,他仍表示:「我一定要去。」他在日記上寫著另外兩個字:「不撤退」(No Retreat)。他後來到埃及接受宣教訓練,染上一場疾病,就死了。很多人認為他浪費了寶貴的生命,也許他聽錯神的聲音。他根本沒有機會去到禾場,也沒有傳福音給任何一個人。後來,有人發現在他死之前,在日記上寫了另外兩個字。:「不後悔」(No Regret)。

  他日記上所留下的3句話:「不保留」、「不撤退」和「不後悔」傳回美國,不脛而走,成千上萬年輕人聽見他的故事後,異口同聲表示:「我們必需要去。」博德恩站在宣教的起點,卻看見了宣教的終點。他想要神的約櫃臨到他的國家,但他只走前了6步,獻上他的生命。因著他的生命,讓千千萬萬的人肩負起他們的使命。

  活水教會同工莊柏瑞為復興原住民的宣教運動禱告,大概100年前,「原住民信仰之母」姬望‧依娃爾(Chiwang‧Iwal)走遍花蓮,帶動原住民信耶穌,他禱告原住民要有姬望宣教的心志,得著傳福音到世界各地的熱情。莊柏瑞又為漢人禱告,效法李水車傳道夫婦,他們把福音帶給姬望,教導她寫字、講台語,幫助她進入宣教的命定。宣告台灣的原住民和漢人邁進合一的宣教。

  David Kim挑戰台灣的年輕人,付上靠近復興6步的代價,宣告台灣偉大的宣教運動展開,全台灣的青年都要有勇氣回應宣教的呼召。他又帶領年輕人同聲宣告:「容我的百姓去!」(Let my people go!)邀請與會者向四方伸出雙手,求莊稼的主差派工人收祂的莊稼。

禱告焦點:

  1. 求主聚集不同世代的人分別為聖,在主大而可畏的日子,同心禁食禱告。
  2. 求主興起台灣年輕人成為燃世代,持續不斷為主燃燒,願意付上復興的代價,走向宣教,並有上一代的同行和支持。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