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式角落 挺過疫情遍地開花的嬰幼兒新興社區事工 |
(2024年06月27日) |
本新聞提供者: 網友/機構提供
在少子化、不婚不生日漸成為顯學的社會趨勢下,社會育兒友善的匱乏,讓父母的育兒處境更是艱辛,如何提升親職效能的教養方式也成為一大課題。 然而,根據《2022台灣基督教會普查報告》指出,全台教會5年來流失一半的兒童聚會人數,經過2021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從2017年的10萬3,158人掉至2022年的5萬4,293人,更遑論過往較少耕耘的學齡前0至3歲嬰幼兒族群。 儘管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當年「三級警戒」遠距聚會的沉寂,距今已3年,兒少事工的社區大門是否已面露曙光,結合教養效能迎來轉機? 蒙式角落3年擴大共13處 台灣COH希望角落教育協會成立 第六屆師資培訓結業 5月15日,以0至3歲嬰幼兒為主的親子事工—「蒙式角落」(Corner of Hope)親子空間計畫「第六屆授證典禮」,假利河伯使徒中心會堂圓滿落幕。即將進入合作教會分點親子空間的第六班、第七班COH親子指導員們,接受為期3個月的線上培訓與現場實體觀摩後,一字排開站在授證禮台上,準備承接眼前籃子裡象徵天父所創造每位獨特的孩子的「寶貝蛋」,如同細心呵護每位來到蒙式角落的寶貝。 在「台灣COH希望角落教育協會」創辦人暨理事長李芃萱頒發證書後,由利河伯使徒中心主任牧師王宏宜祝福指導員及其團隊,在台灣各地角落綻放美好的花朵及果實,成為拯救家庭的關鍵事工。 「蒙式角落」親子空間計畫2017年於利河伯使徒中心啟動,更在今年2月29日正式成立「台灣COH希望角落教育協會」,如今挺過新冠疫情風暴,短短3年的時間共在全台13間教會分點遍地開花,並陸續拓展中,上帝帶領的榮景超乎所求所想。 蒙式角落的起心動念 挺過疫情低潮 成為跨教會公益事工 2017年,正當身為四名孩子母親的協會創辦人李芃萱,帶著孩子進到充滿愛的粉紅泡泡氛圍的蒙特梭利親子空間,彷彿聽到神對她說:「妳願不願意讓妳跟妳的小孩之間『愛的流動』,叫全台灣的親子都有機會品嚐到?」單純回應的心,讓「蒙式角落」親子空間計畫於焉誕生。 李芃萱深知育兒的辛勞困境,在維持生計的同時,不僅要顧及孩子身心靈健全的成長,也需要從親職壓力中得著釋放與安息。因此,在利河伯使徒中心主任牧師王宏宜與師母周潔明和同工們的支持下,「蒙式角落」親子事工的呼召及異象得以順利開展。 正如福音乃白白得來、免費的救恩本質,在少子化追求優質教養所費不貲的氛圍下,蒙式角落反其道而行,創辦之初便以較少的經濟負擔體驗精心設計的環境為目標,高CP值的幼兒體驗,在親子間口耳相傳引發轟動,每每開放報名造成名額搶佔秒殺。 雖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蒙式角落」一度遇到危機,但在疫情後親子參加需求不減反增。原有的蒙式角落從既有的親子空間、體適能培育,如今分齡也更為細緻完善,並開辦藝術空間。團隊陸續接獲教會拓展分點的意願,並與兒福機構合作,使家庭失能的孩子們,從小有機會接觸充滿愛的粉紅泡泡氛圍,從靈裡扎下愛的根基,期許日後成長為社會祥和秩序的一份子。 因此,通過疫情嚴峻的考驗,「蒙式角落」正式成為跨教會的「COH親子公益空間」。 培訓訪視教學團隊建立 體適能分齡培育更完善 AI潮流下增藝術手作體驗 而因著疫情帶給「蒙式角落」的祝福,還不只如此。「蒙式角落」因而蓄積能量整備團隊,擴展線上培訓人員及訪視評鑑人員,並於「松山區利河伯親子空間」設立現場教學指導員,協助培訓學員在分齡的「蒙式親子空間」(Montessori Family Space)現場觀摩實習,期許適齡的照顧學習更臻完善。 蒙式角落的基礎體驗,提供親子們一同探索手眼協調、感官探索、環境照顧、生活自理、食物製備、閱讀角、藝術創作等不同學習領域的蒙特梭利教具,完成訓練生活技能的工作操作,藉此學習獨立並建立自信心,親子們能在充滿粉紅泡泡的精心時刻中感受愛的流動,並透過簡單且不刻意的禱告及正向的育兒經驗交流關懷,將天父永恆的愛落實在親子互動當中,讓家長從疲累的育兒教養初期得著支持與釋放,讓孩子們進而擁有快樂成長的良善心靈。 其次,藉由「寶寶體適能」(Baby Gym)的分齡培育,幫助嬰幼兒在中、英雙語的團體運動環境中,陪伴孩子按照發展階段培養動作技能,循序漸進建立秩序感和專注力。 最新發展的「親子藝術空間」(Art Space),盼銜接孩子們3歲入學幼兒園後,親子們也能回到蒙式角落培養專注力及藝術美感以富足心靈,藉由手作的感官溫度,透過手作刻劃為實體的物品,深化親子間的情感連結。在AI發展狂潮、3C產品充斥的現在,培養孩子們「動手做」的精神與發展刻不容緩。 協助教會連結社區 雲彩般見證 翻轉兒主人數 值得獻上感恩的是,2023一整年的年度裡,造訪松山區親子公益空間的親子數已超過8000組次。目前與蒙式角落合作的教會分點共有13間,包括:利河伯使徒中心、內湖行道會、iM行動教會、淡江教會、八里長老教會、大直長老教會、北大長老教會、蘆洲成功長老教會、南勢角榮耀堂、懷寧街浸信會、法國號靈糧堂及南崁分堂、竹南靈糧堂,其他教會分點則陸續培訓拓展中。 其中,更有成立僅短短2年的教會分點,觸及竟超過千組親子。也有小教會分點,原本沒有穩定的親子聚會,卻因為蒙式角落而開啟親子事工。許多分點正如雲彩般的見證,寫下自己的翻轉故事。 「我們看見我們教會的危機!」北大長老教會彭潔恩牧師看到三峽年輕家庭人口增加,面對教會老年化,亟需創新作為替教會注入新活力。2年前北大團隊為啟動蒙式角落事工,破釜沉舟募款重新打造主日學空間為蒙特梭利空間,除週間對社區親子開放,主日學也以蒙式進行,最多竟意外吸引16名孩子參加,使兒主人數翻倍。 而去年才剛成立「榮耀蒙式角落」的行道會南勢角榮耀堂,更將「蒙式角落」計劃納入植堂初期的社區外展策略。師母羅淑樺及其指導員皆來自3間不同的教會,在此合一投入3個時段的蒙式空間陪伴;甚至牧師陳文彬也特地學習拼豆課程,承接大齡幼兒,同時搭配小寶親子參與「寶寶手語」課程,同步開啟第4個時段的親子事工。教會因而接觸流浪的小羊帶著全家回到屬靈的家中,進而開啟「媽咪加油站」計畫與蒙式親子進一步交流。羅淑樺確信,「雖然我們剛開始微小,但神給我們的話是:微小的終必成為大群。」 已有150年歷史的八里長老教會,則是結合自有的幼兒共學品牌,決心投入蒙式角落計畫。教會出動滿額6位同工接受培訓,不僅收回原本租賃給髮廊的空間,眾教會弟兄姊妹齊心奉獻、共同打掃整修,建立了戶外空間共2層樓的蒙式角落空間——「樂樂寶貝蒙式角落」,更將蒙式工作融入主日學教具。甚至為推廣蒙式角落事工,藉園遊會、蒙式角落開設感恩禮拜,以及各項節期活動等,讓弟兄姊妹們全體動員及體驗、向教會內部傳遞異象,進而向外口耳宣傳。陳怡帆師母深信,蒙式角落是能跨足幼兒、中青世代及長者等各年齡階層的一項事工,乃福音禾場上撒種裝備的極大化利器。 儘管空間有限,大直長老教會仍善用教會禱告室空間,每週體驗時段搬運教具櫃及器材,清消佈置場地,結束後再恢復禱告室場地。吳昭誼牧師分享,即使空間僅能接待4對親子,教會除了至少4名指導員同工、也有長者擔任義工,大直團隊因而發現,如此給予每對親子提供高品質且寶貴的陪伴時光,身為母親的指導員坦言在育兒教養經驗上的軟弱交流,成為來訪的媽媽們如釋重負的出口,該空間甚至讓媽媽們成為幼兒話題交流的育兒夥伴,成了出乎意料的收穫。 需眾教會同工 盼口耳相傳 呼召有使命的教會共襄盛舉 「台灣COH希望角落教育協會」致力與眾教會合作打造,針對學齡前嬰幼兒的親子育兒空間事工。因此,蒙式角落「公益空間親子指導員培訓老師」黃淑玲表示,教會除了協助場地,成為社區親子空間外,也需推派至少3名熱愛嬰幼兒靈魂、有負擔陪伴親職的師培人員,其中至少一名以牧者傳道同工為佳,俾利以家庭發展為異象的教會團隊長遠推動事工。 「當我們不教,就是給別人教!」台灣COH希望角落教育協會創辦人李芃萱盼望,上帝興起更多的基督徒及教會,將嬰幼兒教育的責任承擔起來,藉蒙式角落成為新手父母育兒初期最佳的領航員。利河伯使徒中心主任牧師王宏宜也認為,要搶救家庭與孩童回到神國度的愛裡,蒙式角落擁有極佳的DNA成功模式與培訓協助,正為教會提供跨出社區親子事工大門適切的第一步。 如今事工推展7年而成立協會之際,協會期待再下一個7年,有更多的教會能共襄盛舉。創辦人李芃萱呼籲,如此美好的生命造就事工,盼透過教會間「以口傳口、以耳傳耳」,興起更多有共同異象及熱情的教會,一起藉由在更多地方建立充滿愛的「蒙式角落」,以合神心意的方式,恢復、建立與醫治親子教養關係,讓基督之愛深入每一個家庭,轉化台灣社會。 【「蒙式角落」親子空間事工小檔案】 ●協會名稱:台灣COH希望角落教育協會 ●創辦人:李芃萱 ●事工網站:https://www.cornerofhope.org/ ●事工成立時間:2017年 ●培訓中心地址:台北市松山區東興路28號B1 ●培訓中心電話:(02)2747-7717 ●培訓中心開放時間:10:00~16:00(週一公休) ●服務項目:蒙式親子空間、寶寶體適能、親子藝術空間 ●合作據點:松山、內湖、中正區、信義區、淡江、八里、大直、三峽、北大、蘆洲、中和、桃園、苗栗,如有異動以官網為主。 ●成為合作教會: -以家庭事工為重點發展的教會 -欲拓展年輕家庭的教會 -對蒙特梭利教學有興趣的教會 -未來有計劃成立共學團體的教會 |
新聞照片:
|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