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人宣教峰會》 王亞辰牧師:跨文化植堂及職場宣教 我們永遠不是主角
(2024年06月14日)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
  【趙錦漢整理報導】非洲職業訓練學校(Africa Career Training School,ACTF)創辧人王亞辰牧師於去年(2023)的全球華人宣教峰會分享跨文化職場宣教,講述生命河靈糧堂如何從奉獻開始到跨文化植堂,後來更拓展跨文化職場宣教,在西非多哥成立職場事工,培育當地人才,幫助非洲人自給自足,利用「以當地人為主角」的模式帶下轉化。

  「2023全球華人宣教峰會:散居、匯聚、火炬」於去年(2023)10月2日至5日舉行,由世界華福中心主辦,邀請亞辰牧師於10 月3日,在職場使命與普世宣教的環節主講我們永遠不是主角。

教會從來都不是主角 宣教機構才是主角

  生命河靈糧堂從支持宣教機構開始,並得到當地教會的支持,漸漸發展宣教事工,建立跨文化教會。教會以當地宣教機構及基督徒為主角,接觸到當地許多愛神愛人,且具備職場專業技能的弟兄姊妹,萌生了完成他們的夢想與呼召的念頭。

  在1995年,生命河靈糧堂剛開始的時候,劉彤牧師就希望致力建造一個以宣教為導向的教會,因為神愛世人,最貼近神心意的事情就是宣教。經過28年,生命河靈糧堂在33個國家已經有300間分堂,除了北美之外,其他分堂都是跨文化的教會。

  生命河靈糧堂一開始做的,只是支持宣教機構,教會常常聽見一句說話:「宣教士憑信心前進,服事我們。弟兄姊妹應該憑著信心奉獻支持。」當教會收到信心認獻之後,就會支持一些宣教機構。但這些宣教機構鼓勵教會:「不只是錢去,人也要去,希望能夠有短宣隊去拜訪,而當地宣教士也可以一起派發單張和探訪。」於是教會開始踏足蒙古,曾有弟兄姊妹戲言:「東離西有多遠,一個蒙古包離另外一個蒙古包就有多遠。」

  教會也有機會到非洲部落傳福音,最特別的是去到喀麥隆,向住在樹上的矮人族傳福音。劉彤牧師對著叢林講道,但看不到人,而旁邊的非洲牧師幫忙翻譯,甚至劉牧師一度懷疑:到底自己跟誰講道?後來翻譯的提醒劉牧師可以呼召了,結果在樹叢裡面有小手伸出來,回應決志。

  由於宣教的服事太有果效,有很多人信主,當地設立了許多個福音點。雖然宣教機構來自不同的宗派,他們都邀請生命河靈糧堂來做跨文化植堂。但第一個問題是:「教會從來沒有想過,不認識蒙古人,也不認識非洲人,該怎麼去?有宣教士願意去嗎?或者說,還沒有準備好。」宣教機構卻信任教會,並回應:「這些年來,認識到你們是胸懷大使命,又負責可靠的教會,所以我們會把當地最棒的同工介紹給你們。」教會的領袖一直以為這些未得之地或很落後的地方並沒有牧師和工人,什麼資源都沒有,這個時候,教會的領袖才明白到,許多工人已經準備就緒,而且他們都很專業,具備職場等各方面經驗,甚至受過正規神學裝備。他們就是:「異象脗合、信仰純正、態度良好、信賴可靠,而且會說英語、有基本與外國合作經驗的當地牧者。」這對生命河靈糧堂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

  那時候,劉牧師請教了幾位對華人界宣教很有經驗的前輩,對方提醒要小心騙子。可是,萬萬沒想到,教會竟然有機會用這種方式來開始跨文化的植堂。再一次:我們從來都不是主角。因著當地的需要,這些人才,包括歷練豐富的牧者、大學教授、科技專才和酋長家族等等,他們都願意獻身被主使用,也認識當地各個階層、各行各業的人,語言文化及人際關係都合適,最重要的是,他們很清楚知道哪裡有需要,也深愛著當地的百姓,而且有偉大的呼召,所以劉牧師就說:「其實希望能夠幫助他們,完成他們的夢想與呼召,我們從來都不是主角,他們才是主角。」

跨文化職場宣教:職訓學校

  生命河靈糧堂於2000年首度跟非洲多哥的牧者合作宣教。到2008年,當地已經成立了8間分堂。塞內加爾⽣命河靈糧堂主任牧師馬提亞斯(Matthias Gbegou)希望辦一場青年特會,當時劉牧師邀請王亞辰牧師成為特會講員,聚會中有神極大的榮耀,充滿了在場的150位年輕人。會後,領袖們討論下一年是不是續辦。

談得興高采烈之際,突然馬提亞斯牧師表示,「我有一個夢想,盼望有一天非洲的教會群能夠自給自足。」王亞辰牧師就坐在他旁邊,說:「老兄,你是開玩笑的吧?你看看外面的環境那麼困難。而且,如果我是你的話,我的夢想就是有一間外國教會來支持我。」那時候,他才發現,原來沒有一個人想要永遠靠著別人。人人都想要能夠用自己的雙手來築夢,都渴望用自己的雙腳來奔跑那從神而來的命定與呼召。突然他感到非常軟弱、沒有信心的時候,突然有個聲音對他說:「在神沒有難成的事。」他大喊:「阿們!」從那天起,教會決定要開始一起來築這個非洲夢。

  多哥的失業問題嚴重,就算是當地首屈一指學府畢業生,仍然會失業,原因可能是教育跟實際情況並不吻合。但同時間,有3項技能非常具有競爭力:電腦、英語和駕照,而且非常基本就可以,門檻很低。多哥是前法屬殖民地,大部份人只會法語,很多年輕人千方百計到迦納或奈及利亞留學,學習英語和電腦打字。教會看到這些需要,另外也有相關技能的人才,而且是基督徒,只是配對不上而已,意味當地缺乏平台。一般華人以為要派宣教士去擔當輔導的角色,但其實在21世紀,很多當地人已經有很專業,而且都很火熱愛主,可是他們需要有人來協助。

  要建造平台需要財務,都需要錢,所以第一個是資源。在非洲待久了,便知道真正的貧窮並不是沒錢,而是貧窮的思維。華人有句說話:「有錢能使鬼推磨。」要怎麼賣?要怎麼管理?怎麼維繫客人的關係?怎麼報稅?怎麼上市?怎麼組織團隊?怎麼和國際接軌?這不是錢的問題了,而是知識(know-how)。需要知道怎麼樣建造平台,也要知道怎麼樣來經營和管理。其實真正能夠轉化是來自於聖經的真理、基督的品格和人生的價值觀,還有一顆愛神、愛世人的心和卓越的態度。

  因此,當地人有需要,也有技能,但都需要財務和知識。例如,如果要去非洲教書,就要知道怎麼跟當地人打交道,怎麼去銀行開帳戶,怎麼樣跟當地的酋長打交道。如果是宣教士,就要知道怎樣經營國際企業;如果是國際企業的高手,就要知道怎麼能夠讓聖經的真理能夠帶下全地轉化。我們需要一群對福音瘋狂,同時又謙卑來依靠彼此的團隊,就能攜手共創這個異象。

  於是,生命河靈糧堂在多哥成立了職訓學校,按最實際的市場需求來授課。這所學校不但具備政府認證,而且就業率為全國最高。教育部的代言人曾在畢業典禮時致詞,當地第一學府的就業率是50%,而ACTF是80%。如果多哥所有高等學府都用運用這個模式來辦學的話,20年之後,就會解決多哥的失業問題。

王牧師告訴當地的年輕人:「我們最重要的不是要你賺一桶金,而是要你能夠愛家,祝福社會,並且跟領袖一起建造更美好的家園。」為什麼叫ACTF?目的是讓非洲人知道非洲人可以救自己,可以幫助自己,甚至以後非洲人要起來祝福列國。

  針對跨文化職場宣教,王牧師有以下幾項提醒:讓專業來做、讓專業對接、要問責及有誠信、當地夥伴永遠要有自主權意識,要為他們的未來著想,而且要定期探訪。成立的組織一定要有政府立案,設立董事會並制定財務預算計劃;給當地夥伴有主權意識,不要讓他們以為只是僱員;如果不為他們著想,他們很可能會被挖走。

  教會也使用同一個模式在非洲建立醫療診所,卻被一位醫療官員拒絕,於是向那官員表示,「我們其實就是以你們為主的,我們不是主角,你們是主角。」當時他回應,「人們都來做秀,我受夠了。」因為他知道這間診所並不是為了做秀,馬上遞給申請表,又進一步表示,「如果你把這塊地,如果你用多哥政府的建築圖來蓋診所,聘請多哥的醫生和護士,我就會給你執照。不但海外醫生可以來短宣,而且你們在多哥全國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診。」當我們自己永遠不是主角,以他們是主角的時候,神就開始工作。

  禱告焦點:

  1. 為華人進入跨文化宣教禱告,求主突破傳統宣教思維,賜下創意和勇氣,帶領教會邁進跨文化宣教。
  2. 求主祝福生命河靈糧堂跨文化宣教服事,帶領王亞辰牧師及宣教團隊,供應他們的需要,建立當地教會,成為列國的祝福。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