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濟南教會集會聲中為台灣祈禱
張志偉:若對不公義冷感教會失存在意義
(2024年05月25日)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時代論壇訊】昨天(五月廿四日),台北的立法院前再次聚集數以萬計的民眾,抗議國民黨與民眾黨提出的國會改革法案程序不公。晚上七時,位於立法院旁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舉辦了一場為台灣祈禱會,由台灣神學院及台南神學院的學生主辦。聚會期間,不時聽到場外民眾呼喊口號的聲音。台灣神學院的教務長張志偉(以撒瓦歷斯)助理教授指,信仰不是在舒適圈、同溫層內互相取暖,而要走到社會中行公義好憐憫。若教會對不公義冷感,就失去存在意義。

聚會首先獻唱〈聖哉,聖哉,聖哉〉為序樂,其後會眾以台語唱出〈我心恬靜〉、〈我心謳咾主〉。其後的啟應禱文,感謝主從死亡中賜新生命,絕望中帶來盼望,又求主的靈溫柔引領。之後再以華語唱出〈雀鳥的主,海翁的主〉。

讀經的部份,不同的讀經員分別以台語、原住民語及華語讀出彌迦書六章6-8節。

在證道中,張志偉指,彌迦先知揭露當時社會問題:有權者做盡不公的事,厭惡公平,屈枉正義,憎恨公平公義,惡善好惡,但還以為只要做了宗教儀式,上帝就在他們中間,災禍不會臨到他們。他指,宗教精神重要的不是外在的奉獻、宗教儀式,信仰不是在舒適圈、同溫層內互相取暖,不單單在圍牆內敬拜,也不是強調個人靈性神祕主義的操練,而是走出圍牆,進入社會「行公義,好憐憫」,基督徒須為受壓迫的人挺身而出。

張志偉說,上帝熱愛公義、公平,祂期待的不只有對祂的敬拜,也有對人的關懷、社會的公義和平,確保不公義的事都被平反。而伸張正義正是對鄰舍付出愛的行動,愛人如己是確保他人不會被壓逼、利用。

「如果教會對社會的不公義冷感,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他提醒,信仰是為了邊緣的他者而付出,就像深受耶穌影響的印度聖雄甘地、台灣為原住民權益而爭取的信仰前輩一樣。他自己也曾經不願承認其泰雅族人的身份和名字,但因為前人的努力,讓他改變。

他說,今天是為民主自由公義發聲和祈禱之時,上帝呼召基督徒分享公義、慈愛的信息,讓不公義的地方恢復盼望。「當我們願意分享公義與慈愛時,祂就永遠與我們同行。」

在祈禱的環節,禱文提到願上主臨在台灣,上主的公義彰顯,又願上主的靈運行在台灣人民中間。最後,他們唱出以潘霍華詞作寫成的〈所有美善力量〉,以及〈We Shall Overcome〉。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