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關係影響學童精神健康 |
僅三份一年輕人能在家說心事 |
(2024年02月02日) |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時代論壇訊】近月學童自殺率上升,電影《年少日記》亦喚起大眾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天主教香港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於一月二十日舉辦「從《年少日記》的迴響看現今家庭的危機與出路」座談會,幾名講員均指出家庭關係對學童精神健康有重要影響。 港大精神科榮休講座教授、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前委員陳友凱醫生表示,全球年輕人過去十年抑鬱發作和情感疾病呈上升趨勢。他認為可能的原因包括離婚率上升、父母關係惡化和溝通模式轉變──社交媒體使用率大幅增加。他又指出,現今年輕人多未準備好進入成年人的階段,並且近年世界改變得很快,令年輕人壓力很大。 陳友凱引用數據指,有16%香港年輕人處於精神狀態較嚴峻的處境中,主要為患有抑鬱症、躁鬱症,當中四份三人沒有專業人士幫助。最令陳友凱感震驚的,是在一個有三千名香港年輕人參與的調查中,有20%年輕人曾想過自殺,當中有四份一更曾想過自殺的方法。在未來的干預措施上,他提到有幾項可重點針對的因素:家庭關係、家人精神病史、孩子生活習慣和外來壓力。陳友凱特別指出,只有三份一的香港年輕人覺得能在家中輕鬆地說出心事,反映家庭因素重要。 同場的婚姻及家庭治療認可督導及治療師梁敬之也引用研究指出,父母之間的關係及解決衝突的能力,都對兒童的長期生活產生巨大影響,但許多兒童和家庭服務並未特別關注改善父母之間的關係。 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助理執行祕書何文康博士則指出,很多基督徒父母都忽略了讓孩子跟上主建立關係。他強調,宗教的力量可讓孩子更有力去面對挑戰。他又提到《年少日記》中的爸爸一角,所形容的那種權威是代表家長要掌控孩子的一切;但耶穌卻示範,權威是要為人洗腳、為人服務,關心弱小。他寄語父母要明白和尊重子女的獨特性,因材施教,且要明白現今孩子的成長環境已跟自己不同。 何文康重申,歸屬感、慈悲、平安、寬恕和希望,是建立穩定家庭關係的重要元素,且要讓孩子看到自己在家中的位置,不覺得自己是外人。他引用天主教聖經厄弗所書(以弗所書)二章19-22節:「所以你們已不再是外方人或旅客,而是聖徒的同胞,是天主的家人」,指出產生歸屬感對關係十分重要,「每個人都渴望有個家,而不是『屋』而已」。當年輕人覺得自己不重要時,基督徒應讓人知道,上主看每個人都是重要的。 |
新聞照片:
|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