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胎家長難擁抱「父母」身份
研討會探討支援方法
(2023年11月30日)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時代論壇訊】即使是未曾來到世上的生命,也是失胎父母的寶貴兒女,教會應如何陪伴失胎家長渡過哀傷?有牧者指出,大多失胎家長都難以承認其作為父母的身份,其哀傷因而久久不能紓解。牧者雖未能解答他們的信仰掙扎,但仍可透過陪伴讓對方明白上帝的愛。

支援弱勢孕婦、其伴侶和家人的機構「小小生命」義務牧師廖敏研,於二〇一八年偶然認識到一群失胎家長,當中大部份是基督徒,但缺乏同行的牧者;由於本身亦是失胎的「過來人」,也曾經歷多次人工受孕失敗,廖敏研於是有感動與他們同行,自此便成為這個群組的義務牧者。

除了哀傷情緒伴隨一生之久,廖敏研特別指出,失胎家長普遍面對身份認同的問題,難以擁抱其「父母」的身份,他們的身邊人亦未必認知到夭折胎兒其實也是生命。她哽咽分享,過往當有人問她有沒有兒女時,她亦很快回應說沒有,「但我回應完之後,我就好難過,因為我明明係有,只係佢已經返咗天家啦」。

廖敏研表示,失胎婦女在未能擁抱母親的身份時,很多內心傷痛亦難以釋懷;甚至曾因不能生下兒女,覺得自己「連做個女人都唔配」。她也提到,在母親節前後,大部份的失胎母親不會返教會崇拜,「其實母親節成個月之前鋪天蓋地嘅宣傳,對每個天使媽媽嚟講,都係好難受,因為都係提醒緊佢失去嘅係乜嘢。」在陪伴這些母親時,廖敏研會對她們說:「我都唔明白為何不幸嘅事會發生,但上帝仍然愛你,因上帝差派我嚟陪伴你。」有些失胎母親會因而放下想知道答案的心態。

中國神學研究院輔導科教授區祥江博士則從男士輔導角度,講述如何關顧失胎父親。他指出,相較於失胎母親親身經歷懷孕、流產的過程,失胎父親或覺得自己的傷痛沒那麼嚴重,因而容易輕忽自己的哀傷,「就算我傷,太太都傷過我。」他續指,正常的過渡哀傷歷程會經過「掉落低谷」的階段,但男士處理哀傷時,卻往往走「short cut」,例如以忙碌的工作逃避情緒;加上伴侶同樣處於哀傷,亦未必能有心力安慰丈夫。凡此種種均令到關顧失胎父親的難度增加,「男人有淚就自己吞咗算數。」

在關顧失胎父親時,區祥江建議,應讓對方明白願意面對哀傷並不羞恥,反而是有勇氣的表現,「耶穌都(會)喊」。此外,他提議開設過來人小組,讓過來人示範如何表達哀傷,從而鼓勵參與小組的失胎父親的講述自己故事。他亦表示,失胎父親應為自己建立支援系統,因其身邊支持者能幫助他學習如何聆聽、回應自己及他人情感,也能「陪佢一齊喊」,帶他走出哀傷。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