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彤牧師:宣教與植堂 華人當踏入跨文化宣教
(2023年08月22日)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
【記者趙錦漢台北報導】矽谷生命河靈糧堂有近300間分堂,遍佈全球32個國家,更於非洲成立職訓學校、診所等等,並展開水井計劃,改善當地人民生活。士林真理堂於8 月19日舉行「宣教與植堂」研習會,並於18日及19日舉行「宣教與復興」特會,由劉彤牧師分享「宣教與植堂及如何建立你的會眾」,勉勵弟兄姊妹與牧者進入神的命定,擴展神國,承接福音的最後一棒。

  當天研習會約有80名牧者與會,劉牧師表明教會當效法初代教會的宣教行動。初代教會恪守使徒的教訓,發揮了教會的影響力,帶來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劉牧師透過使徒行傳二章42至47節,歸納出以下的宣教行動:

一、活出基督的信仰
  今日教會最大的危機,不是回教、佛教或同志運動,而是基督徒活不出改變的生命。基督徒都喜歡聽道,不喜歡行道。華人基督徒特別喜歡查經,而查經就是意見發表會,就是「你的意見、他的意見,然後說再見。」

  「Christian」(基督徒)當中的“ian”意思是小(little),就是小基督,言行舉止都像基督。因為安提阿教會這樣行,所以才被稱「基督徒」。 以水壩為例,水壩很有能力,但平時水很平靜,看不出有什麼能力。什麼時候才有能力?就是水閘的門打開的時候。同樣地,屬靈的水閘被打開,使基督徒有能力。透過順服神的話語,基督的能力就被釋放出來,問題在於基督徒是不是願意遵守神的話語。基督徒必需依靠神的話語,生命才能夠成聖。

二、積極傳主的福音
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徒2:47

  初代教會是傳福音的教會。按照馬太福音28章19至20節的文法結構,這兩節經文是同一句子。而「去」並不是動詞,是分詞,「作」才是動詞。基督徒在去的過程當中作門徒,這並不是一項選擇。從接受主的救恩開始,基督徒已踏上了「去」的道路,就如保羅所說:「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9:17下)因此,傳福音是順服神的行動。

  一項新近的調查,發現教會的新朋友有8成是經邀請而來。華人教會總是裝備和訓練基督徒,把傳福音弄得很複雜。其實只要很自然把好消息告訴親友,如同安德烈找彼得、腓利找拿但業一樣。基督徒傳福音不要氣餒,以發送包子為例,因為你分不清是哪一個包子可以餵飽福音對象,所以每一個包子都很重要。

三、恆切禱告
  在使徒行傳1至4章,記載當時的使徒恆切禱告。從馬可樓禱告、五旬節的禱告、彼得和約翰進聖殿的禱告,還有使徒被抓及釋放的禱告。都說明了「禱告」是爭戰得勝的密訣。

  以色列人與亞瑪力人爭戰時,「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出17:11)當時摩西走到山頂上不只是觀看,而且禱告。如果摩西只是觀看,無法溝通,必定很焦急。但摩西拿起神的杖,拿起神的權柄爭戰。

  教會或基督徒的生命也是這樣,大部份時間只有少數人在禱告,但再強的領袖也有疲倦的時候,所以神興起了代禱者—亞倫與戶珥。神不單興起代禱者,而且要興起每個人禱告。「你禱告什麼就看重什麼,你不禱告代表你不關心。」生命河靈糧堂每星期都會為不同的國家禱告,讓福音傳到未得之民,甚至有宣教士驚訝教會為馬達加斯加、西藏及其他阿拉伯國家禱告。

生命河靈糧堂的宣教事工是從禱告開始,尤其是為宣教國家禱告的禱告行進隊。有禱告就有負擔,而且愈禱告愈有負擔。1998年,劉牧師第一次到蒙古,他在街頭上看見滿滿的孩童,都是從家裡被趕出來的,原因是父親酗酒或家暴。基督徒要親身去那些地方,才會看到需要。劉牧師親自到回教國家,才感受到回教徒對素未謀面的華人多麼有熱情。

  禱告行進很重要,每個地方從禱告行進開始,爭戰就會得勝。再加上,由禱告行進的弟兄姊妹回到教會傳遞負擔,比牧師更有熱情和果效,然後宣教的火便會點燃起來。

四、推動平信徒事奉
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
徒8:1,4

  為什麼初代教會快速增長?當時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各處,然後傳道。宣教不應侷限在教會,平信徒有神所託付的領域與使命,為主發光,而教會最大的錯誤是叫每個人去做少數人能做得好的事情,如講見證、傳福音和講道等等。當做好這些事時,基督徒便很容易成為教會的領袖或同工。但教會應該讓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專業或專長,為主作見證。教會要推動職場事奉,而職場就是工場。

就對他們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路6:2


工人不僅僅是牧師、傳道,只要每個人願意回應神的呼召,弟兄姊妹在各行各業,站在對的位置上有卓越表現,潛移默化地把福音帶進職場,改變世界、改變七山。

  耶穌比喻天國好像麵酵,先決條件是要進入麵團,才能影響麵團,但耶穌沒有說要教會成為麵酵團,與世界的麵酵團爭戰。而是要如同耶穌道成肉身,走進黑暗的世界。要麵酵發揮功用,必先走進麵團,潛移默化,影響世界。

  故此,生命河靈糧堂興起專業宣教,例如在喀麥隆架設網路,在多哥架設太陽能板供電,不但祝福當地居民的實際需要,而且增加了傳福音的契機,接下來教會也籌劃醫療短宣。

  教會要創造更多平台讓平信徒參與事奉。宣教不只傳福音,還要動員弟兄姊妹服務,特別是50、60歲退休,仍有魄力和經驗的人。

五、推動慈惠事工
  使徒行傳2章告訴我們,教會奉行「凡物公用」。傳福音不但顧及靈魂需要,而且滿足人的身心需要。

「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5)這段經文是全備的救恩。耶穌基督不但拯救靈魂,還醫治人的身心。耶穌傳福音,同時也醫治病人。所以到第三世界不能只傳福音,卻不關心人的需要。

非洲曾是英國殖民地,英國人在非洲建立了學校、醫院及教堂,對應著人身心靈的需要,給了劉牧師很大的啟發。於是,生命河靈糧堂開始在非洲建立孤兒院,又在多哥建立職訓學校,甚至成為全國就業率最高的學府。又建立診所,在疫情期間進行防疫宣導,派送救濟包,大受回教徒歡迎,也因此建立了第一間座落在回教村落的教會。

跨文化宣教
  劉牧師強調,大使命是關乎萬國萬民。使徒行傳記載初代教會留守在耶路撒冷,不肯出去。結果神給使徒彼得不潔之物的異象,救恩便臨到哥尼流一家,讓他知道神不偏待人。華人教會很多時也停留在「自己人」的觀念,只向自己人傳福音,因為要傳給華人都傳不完,還管什麼跨文化?連劉牧師也曾這樣想。

  有一次,劉牧師讀到馬太福音28章19-20節,神對他說:「你的聖經說什麼?是使華人作主的門徒嗎?」當然不是,是萬民。於他便是憑信心走出去,用有限的英文,展開跨文化宣教。他重申,宣教是從信心開始,憑信心走出去。不然,永遠在教會那四面牆內。要去哪裡?像亞伯拉罕一樣,他也不知道,走出去就是了。有什麼策略?劉牧師並沒有策略和計劃,只要神的同在,與神同工,走出去便知道當怎樣行。

  宣教與植堂是抓住機會,順服聖靈的感動。從90年代開始,生命河靈糧堂到蒙古宣教,從1萬位基督徒到現在有46間分堂,而最大間的教會有1,000人。2000年,神帶領劉牧師看見西非的多哥這個國家,現在生命河靈糧堂在非洲15個國家,有100間分堂。2003年,從蒙古飛回中國時,神呼召他要走進中亞。於是從2003年至2009年,教會先禱告行進,後來接觸到一位當地牧者,在哈薩克建立第一間教會,藉此進入烏茲別克;土耳其等地,至今在中亞有20多間分堂。

  2012年,看見新聞報導印度將會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聖靈感動他,「還不去印度,要等到什麼時候?」沒想到當時有位印度神學院院長來教會分享,然後邀請了劉牧師到當地分享,他便分享植堂與宣教的異象,得到神學生回應,並於2014年建立第1間分堂。

劉牧師強調,主所託付的大使命已超過2000年,跟初代教會截然不同。以足球比賽為例,「球賽頭2分鐘跟最後2分鐘,打法很不一樣。頭2分鐘都穩打穩紮,慢慢摸清對方,但到最後2分鐘,就算再痛、再累,也要拼全力打。同樣,今天我們處於神國工作的最後2分鐘,華人教會應當興起,全力擺上。我們常說我們是福音最後一棒,但最後一棒要跑得最好、跑得最快。」

Q&A

在現場問答環節,牧者同工問到宣教上一些實際需要與困難。劉牧師特別解釋了禱告行進及植堂。透過禱告行進,教會便看見當地的需要,甚至可以邀請長執一起參與,領受宣教的負擔。當中最重要是禱告的帶領者。「禱告行進要有領袖,幫助弟兄姊妹領受負擔,並研究當地,了解當地做決策的地方,如政府機關、教育部門等等。」劉牧師重申教會一定要走出去,否則只留在教會的四面牆內,走出去才知道下一步當如何走,而禱告行進是最好的開始。

  植堂方面,他認為因著時代變更及疫情,傳統宣教士已不合時宜,很多國家都限制宣教士入境或居留,所以要聘用並培訓當地同工,而教會的工作是要提供培訓、支援和機會。首先要信任當地同工,也可經差傳機構轉介,並且從家庭小組開始,再慢慢建立成為團契和教會。同時,教會需要解決文化差異的問題。

  士林真理堂主任牧師吳英賓英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20年來,士林真理堂於海外植堂,但只侷限於華人,跨文化宣教一直跨不出去。但認識劉彤牧師,看見他的工作以後,從他的榜樣看到信心,於是跟著他在西非多哥建立教會,現在有4間分堂,接續也會跟劉彤到蒙古,希望可以開拓更多分堂。」

  吳牧師表示,禱告尋求以後,因著遇到對的人開始跨文化宣教。他個人認為教會很需要劉彤牧師這樣有經驗的人來傳遞宣教的信息,一定可以讓華人教會走跨文化宣教。

  劉牧師回應指出,現在是華人教會興起的時候,「基本上,第三世界對華人都非常友善。無論走到那裡,人都會說:『你好。』表示是接納的環境。的確,今天華人教會有神的資源、有神的託付,也有神預備的環境,我們應當在這個時機奮勇向前來做宣教,希望能在這個時代完成主的大使命。」

  吳牧師認為「植堂」是最有效的宣教策略。「在門徒訓練的過程,透過短宣及禱告行進,弟兄姊妹自然而然的被訓練成為願意禱告,然後可以傳福音和宣教的門徒。」吳牧師會定期與海外分堂的同工及宣教士一起禱告,透過RPG(復興禱告小組)建立牧養關係,同時也把代禱的負擔傳遞給教會的弟兄姊妹。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