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教會面臨單身姐妹超多的難題,怎麼破? |
(2023年08月21日) |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ity Today
2023年七夕將至(農曆七月七日在今年是陽曆的8月22日),國內各大商家紛紛推出「情侶特惠套餐」,從餐廳、娛樂、時尚、到公益項目的推廣,都呈現出浪漫的氛圍。因為這個民俗節日與牛郎織女的浪漫神話相關,七夕節又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甚至在商品化氾濫的今天被包裝為單身女性相親的節日。 七夕節可能是又一個中國眾多的單身女性「難過」的節日。單身女性「脫單」難,在中國是一個顯著的社會問題。根據2022年出台的全國人口統計,中國總人口男女性別比例達到104.9:100,即男性比女性多出3000多萬。但全國十大一線城市均呈現女多男少的情況(農村地區則相反)。 2021年,在結婚人數連降8年後,中國的結婚率降至5.4%,2022年的出生率跌破7%。因此,政府利用各種政策手段鼓勵女性生育,從離婚冷靜期的出台,到非婚生子可以上戶口,再到對徵收「單身稅」的討論,這些熱點話題一再遭到女性的「群嘲」 。由於城市裡的高收入高學歷的女性居多,加上性別意識的覺醒,反育、反婚逐漸成為一線城市女性的主流呼聲。近年中國社會甚至出現對於「七夕」的熱度降溫的趨勢。 城市教會作為社會的縮影,其中的單身姐妹也比單身弟兄多很多。然而,在婚戀觀上,社會主流對婚姻戀愛的觀念日新月異,教會的觀念卻與社會的主流相反——社會上反婚反育的聲音很大,教會卻非常鼓勵婚姻和生育。 為了應對教會中男女比例的懸殊,七夕期間,中國的許多城市教會也抓住機會,開展專門針對婚戀主題的系列教導、單身營會、主內相親局等等,目的是讓單身的弟兄姐妹在基督裡獲得正確的婚戀觀,同時創造機會讓單身人士互相認識的場合。但這樣的做法似乎對難以找到配偶的單身姐妹並沒有多少幫助,很多時候反而讓姐妹越來越焦慮。 社會與教會中的雙重擇偶困境 受傳統思想影響,男性的年齡、收入、教育水平在婚戀市場上都是優勢,但對於女性而言,這些則通通會變成弱勢。因此,當一個35歲、生活在一線城市、有良好教育背景、並且工作穩定的男性在擇偶的時候,他不僅可以選擇城市裡的女性,也可以回家鄉找一位20出頭的女性作為潛在的婚姻伴侶。但是當有同樣背景的35歲女性在擇偶的時候,出於社會的刻板印象,幾乎無法做類似的人生選擇。 在這個大背景下,國內城市教會的性別比例失調更為嚴峻。在一個十人的團契中,常常有八位是單身姐妹,只有一、兩位弟兄,且往往是已婚狀態。大多數姐妹的年齡、素質、教育背景、及收入,都遠高於同教會的單身弟兄。如果在擇偶的時候僅考慮對方的信仰,姐妹們往往只能選擇比自己年齡小很多的弟兄。但倘若需要考慮「外部條件」,如收入、職業發展、教育背景等等,還要加上基督徒作為前提條件的話,姐妹們的擇偶更是難如登天。 作為城市教會中的一個「燙手山芋」,擇偶問題是所有牧者同工都無法迴避的社會問題。因此教會近年來也增加了許多對於基督徒婚戀觀的教導。 「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扼」、「丈夫是頭」、「妻子是幫助者,應當順服丈夫……」,是這些教導所強調的。雖然這些觀念都出自聖經,但教會的解經和應用不一定正確,而強調這些觀念所導致的結果是,許多姐妹由於被鼓勵(甚至被要求)要找基督徒,只好「退而求其次」 ,放下自己對於另一半的外部條件要求,在教會內部考慮一些在世俗意義上遠低於自身條件的弟兄。另一方面,教會中對於婚戀的教導,往往會過多強調女性對丈夫和弟兄的順服,而缺少強調男性的職責。最終導致姐妹們常常感覺自己在事工中、家庭的服侍中被歧視和打壓。 基督信仰反而助長男權思想? 在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念中,「男強女弱」似乎是一個延續了千年的婚戀腳本。這個舊腳本的基礎是性別分工,在舊社會中,女性並不被期待與丈夫有同等的智識水平和職場經歷,她們的主要角色是負責家庭內務。可在性別意識有所提升的今天,當女性也擁有了更多職業發展和人生選擇的時候,「女強男強」、「女強男弱」這種新腳本,甚至「不婚不育」 、「單身生育」、「同志婚姻」這種「前衛的」婚戀模式也逐漸被越來越多大城市的年輕人所接受。 而在教會,我們時常會聽到相反的教導:婚姻是神所設立的,具有崇高的使命,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竭力追求進入婚姻,並在婚姻中榮耀神。婚姻被賦予了一個崇高的屬靈的意義,如果不竭力追求,有可能會被貼上「不敬虔」的標籤。對於面臨擇偶困難的單身姐妹來說,這樣的教導可能只是增加她們心中的壓力和焦慮。 與此同時,我們在教會中看到的情況仍然是教會領袖以男性為主導,女性在教會依然只是一個輔助的角色。教會中其實還是非常缺乏關於性別和婚戀的符合聖經的教導。在某種程度上說,教會依然延續這一種舊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婚戀腳本,讓在新時代成長起來的女性對信仰卻步。教會關於性別和婚戀的教導,反而阻礙了許多女性進入信仰。 曾經聽到過一個專門做主內相親平台的事工領袖說的一句話「如果教會不能幫助弟兄姐妹內部解決,姐妹們就會去外邦人中間尋找對象,被外邦人拐跑」。這樣的論調限制了擇偶的明確範圍只能在教會內部,但由於性別比例極度失衡,這只會讓(往往條件一般的)弟兄在教會內部「挑花了眼」。姐妹看待弟兄往往被教導應更看重弟兄在神裡面的生命成長,而非世俗上的條件,不要要求太高;可弟兄依然看中的是姐妹的外在條件,比如外貌、年齡、穩定的職業、順服的性格等。在這樣的氛圍中,基督信仰很像是披著屬靈外衣的男權思想。 真實的體貼,正確的教導 怎樣才是正確的教導?作為一名30+的單身姐妹,在教會中常常有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來詢問我的婚戀狀況。即使我的事業和事工做得再出色,也絲毫不會引起對方注意。似乎拉近距離的唯一方式,就是跟一個大齡單身的姐妹聊如何脫單。這樣氛圍常常讓我感覺無奈。 我曾與幾位牧者對這個話題進行過探討,他們也已經意識到教會在這方面的教導的偏頗。有一位牧師指出,「婚姻關係中彼此相愛、彼此順服才是重點」。中國教會往往強調女性在婚姻中是幫助者,但卻忽略了丈夫要在愛的基礎上讓妻子的恩賜才幹最大化地發揮出來。另一位傳道表示,神給了家庭使命,但也給了姐妹個人的使命,姐妹也有個人使命需要完成,不是只有幫助弟兄去完成他的使命這一個呼召。 許多教會高舉婚姻大旗,過於強調婚姻對於女性的意義,這樣的教導容易讓單身的姐妹產生焦慮。似乎每次希望學習有關婚戀的教導的時候,聽到的總是「成功進入婚姻」的見證,這跟外面的相親機構本質上並無差異。有一位女傳道跟我分享,「當我聽到一些姐妹必須結婚,否則不完整或者價值下降的教導,我本人是不認可的。因為獨身恩賜是確實存在的,應該考慮到獨特呼召,對於無獨身呼召的姐妹,可以鼓勵她們進入婚姻,但同時教會應該教導女性的價值並不是由結婚與否來定義的。我們在基督裡的身份才是我們真正的價值所在,我認為應該在婚前首先教導女性如何與耶穌相愛,其次才是是否結婚及如何擇偶的問題。」 |
新聞照片:
|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