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午餐暫停向學校供飯兩天
嗎哪餐廳供應過千飯盒:找到存在意義
(2023年02月21日)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時代論壇訊】學校午膳供應商「活力午餐」因出現食安問題,停止供應飯盒兩天,在二月二十至廿一日期間,全港約十萬師生受到影響。位於觀潮浸信會內的嗎哪餐廳,在該兩天內收到學校求助,向約千名師生提供飯盒。嗎哪餐廳總幹事方達賢向本報表示,部份同工要提早至清晨六時上班,先在工場預備飯盒再落店舖幫忙,但仍對幫到學生感到開心。而經過今次事件,本來也正在思考餐飲事工是否已完成使命的嗎哪餐廳,感到這事工還有存在的意義。

嗎哪餐廳早前在社交媒體分享,得知不少學校手足無措,亦有友好邀請他們幫忙,於是答應為其中幾間受影響學校提供飯食。他們發現,涉事供應商一直以較低價錢提供服務,是「自己煮都未必可以的價錢」,坦言知道出價過低時,也猶豫過會否仍接訂單,接下訂單後也會考慮是否需要用次等的食材、不用環保盒等,以減低製作成本。然而,他們認為這與嗎哪餐廳一直想法相違背,最終他們決定即使白做,也照用好的食材及環保物料。

方達賢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要短時間內提供大量額外飯盒,令嗎哪的人手較為緊張,有些同工要提早在清晨六時上班,在工場預備好飯盒後再回店舖工作,有些沒留意新聞的同工初時會不理解,但當看到學生和家長的感謝訊息,都對於能幫到他們感到開心。他直言這兩天肯定是「白做」,雖然價錢未至於低過食材成本,但也只是「掹掹緊」,不足以支付師傅的薪金,以他們機構的做法,如果長期做這件事是「死得」。

方達賢坦言,即使嗎哪餐廳一直做扶貧工作,面對這樣的情況,也會思考是否要「將貨就價」,但最終也因為信仰的價值,認為不應因為價錢而改變本身的價值和使命。他說在疫情完結後,嗎哪餐廳派飯的數量也比高峰時少了一半,本身也曾思考嗎哪餐廳的餐飲事工,是否已經完成了使命,曾考慮不再開舖,但經過這兩天的工作,令他們感到這事工還有存在的意義,「始終有個工場在,有甚麼事要應變要幫手,彈性一定大過普通的店舖。工場一來便可以做千多個飯,別理會能否賺到錢,起碼能夠做到。但一間地舖突然要接千多個飯盒,便不太可能。」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