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公義紀念主日】大家小家都要顧及 適時扮演相應角色
(2022年11月04日)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
【林婉婷專題報導】「傳道師,好可惜,妳不是男生!」這句話,是Payuan(排灣)中會總幹事Ljegean Tudalimaw(樂歌安・督達里茂)牧師剛從神學院畢業開始牧會時,有位長老對她所說。若探究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她認為,或許是因為長老肯定她的表達能力好,但在當時社會主流觀點裡,男性更符合這種與領導者風範相關的氣質,才不由得產生這種感嘆。

Ljegean Tudalimaw曾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主委、中會議長、中會婦女幹事、地方教會牧師,並1990年代參與創立「屏東縣水噹噹關懷協會」。她表示,在那個年代成立屏東縣水噹噹關懷協會其實是敏感的事,一方面是政治因素,另一方面是因為排灣族曾受日本殖民統治,哪怕族群文化本身講求性別平等,但對女性或多或少有些刻板印象,多存在於日常生活中。

例如,女性傳道人多被要求:要化妝、穿裙裝,或袖子和裙擺不要太短、領子不要太寬鬆等,避免露出身體或突顯曲線。這些要求也影響女性傳道人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Ljegean Tudalimaw笑著坦言,有時會反思自己是否太過保守?但她相信,在服事時還是應符合場合的需要與期待。她強調,不只女性傳道人,男性傳道人或其他服事同工都應該有所要求,例如曾經有男性傳道人穿拖鞋上台講道,她便在職責範圍內點出問題。

除了外在打扮,相較於男性傳道人的父親角色,女性傳道人生命歷程更多被要求有母親的角色。例如師母被要求不要就業,讓丈夫(男性傳道人)專心牧會,但女性傳道人卻要身兼「大家」與「小家」,也沒有人會要求師丈離開職場成為全職父親;尤其是夫妻皆為傳道人但分開牧會時,孩子都是跟著母親。Ljegean Tudalimaw指出,這個現象背後原因是「男性拚事業、女性顧家庭」這種長期以來的社會價值使然,短期間內要改變有困難,因為就連她自己也會不由得認為女性比男性更適合照顧孩子。

Ljegean Tudalimaw進一步談到,排灣族女性較少遇到被教會拒絕、不被期待等狀況,不過經她長期觀察,發現大型教會極少聘請女性傳道人,甚至有聘副牧指名不要女性的案例。她期待,隨著女性傳道人增加且表現出色,教會能夠給予肯定,不以性別為聘牧標準,例如Tjavatjavang(達瓦達旺)教會聘Ljumeg Patadalj(蔡愛蓮)牧師,她認為是很有指標性的突破。

目前Payuan中會傳道人數女性有49位、男性有38位,可以看出女性傳道人數已經多過男性。Ljegean Tudalimaw直言,很多女性傳道人相當優秀,但被框限在家庭裡。對此,她個人也有很深的反省:身為傳道人,要更重視教會或家庭?如何在兩者取得平衡?「這真的是非常困難的抉擇。」回首看來,Ljegean Tudalimaw不諱言對自己的家庭有虧欠感,當年她全心投入服事,孩子由自己的母親照顧到青少年時期,不免錯過許多親身陪伴;她認為當時應在孩子有需要時放慢腳步,與孩子共同成長到其獨立,「要更學會在什麼時間扮演什麼角色。」  
新聞照片: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