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大專事工論壇 培育信仰 深度陪伴 |
(2022年11月02日) |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
【邱國榮台北報導】長老教會大專學生事工的瓶頸為何?又該如何突破?由台北大專學生中心主辦的北區大專事工論壇,於10月31日在七星中會濟南教會舉行,並且有網路直播;論壇的現場有多位關心大專事工的牧長出席,分享彼此的看見、溝通不同意見。 台北中會議長、三光教會牧師趙謨立表示,他要用「你的服事正在創造什麼樣價值」來作為彼此的提醒,使今天的教會要再一次被改革,如果教會不願意改革,就會被世界革除,因為他有很深感慨,「今天的教會已經淪落到岌岌可危的地步,但教會盼望在哪裡?」 他指出,福音並沒有改變,但不可否認,教會岌岌可危又遇到新冠病毒疫情的衝擊下,台北中會已經有教會陷入命危,像是18年前一間超過百人的教會,現在僅存10多人,會友年紀在70歲以下的只有2人。趙謨立殷切期盼大專事工在面對後現代社會挑戰,能夠創造福音切入學生的機會,完成上帝賦予教會的使命。 七星中會議長、中山教會牧師葉啟祥指出,基督教到從起初到今天,都是從困難限制中追求突破,現在不論是大專中心或地方教會都在困境中找出路,而且北中與星中都有正在苦撐的地方教會,然而回頭去看基督教歷史中的那些初代教會,看見他們找出路的具體作法是行神蹟、凡物公用、一起用餐與敬拜神,神就把得救的人數加添給他們。因此今天不管是地方教會或大專中心,把初代教會的具體作為做到好,也可以得到初代教會的同樣力量。 總會大專事工委員會幹事謝惠娟牧師指出,長老教會是中會制,所以總會大專以關懷對話、溝通理念為優先,而非介入中會的組織運作;但會關懷各大專中心,傾聽第一線工作者心聲,適時提供意見或幫助,共同面對大環境的變化與衝擊。而與各中會的大專部長保持聯繫與互動,讓總會與各中會有更多的理解,是「同工」而非「同攻」;中會是大專中心的監督者也是支持者,大專中心則是中會宣教與外展事工的執行者,兩者需要彼此認同、接納與支持,才能發揮組織最大功能。 「地方教會是信仰實踐的有機體。」她說,地方教會提供開放或可犯錯的空間,而非以權威或傳統要求,面對新世代差異,建立可對話的環境,理解及接納世代差異所產生的文化衝擊。 曾是台北大專學生中心工作者的台北中會校園部部長、華江教會牧師林盈昌指出,大專中心困境很大部分來自長老教會的「代議制度」,因中會的幹部每年都在換人,雖然都很關心大專中心,可是只要換了人就會換了想法。然而台北大專中心成立超過60年,但這個問題一直存在,以至於中會在監督與支持大專中心時候,無法對於大專事工有一致性、延續性的做法與策略。 前長老教會總會議長、七星中會三一教會牧師徐信得也曾經是大專中心的工作者,他表示,中會大專部的部員以牧者居多,自然關心的焦點是地方教會,所以地方教會牧者與大專工作者,彼此在關心大專事工的出發點上會有所不同。 地方教會把大專學生當作資源來應用,但工作者不是,而是給予思想刺激,培育信仰,「因為在台灣盛行升學主義下,大專生的信仰程度其實停留在主日學。」所以工作者的工作是陪伴與教導,而且是要能夠做到聆聽的陪伴,這種是深度的陪伴,需要有人投入,再藉由活動刺激大專生命,看到他們未來進入職場發光發熱,「地方教會與工作者對大專的期待並不一樣,若彼此沒有調理好,衝突就會發生。」 主辦單位邀請校園團契總幹事莊逸宏牧師分享該機構現況與未來計畫,同時說明世代差異。他指出,現在的社會是後現代社會,而後現代是對現代的反動,也就是說現在大專生不會唯命是從,因為他們想要對事情能夠有所了解與掌握,所以他們會對事情提出質疑,也不會接受權威式要求。「現在教會出現斷代,主要是流失的比例很高。」他說,得著今天的學生就是得著明日的教會,那麼現在要在學生生命裡種下福音種子的這個功夫,太重要了。 |
新聞照片:
|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 |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