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事件反思》愛,是不輕易「遷怒」 施以諾提4個面向探討 |
(2022年07月14日) |
本新聞提供者: 基督教今日報
前情提要 8日中午,安倍晉三於奈良市遭到槍殺昏迷,到院搶救後宣告不治。兇手山上徹也犯案後,向媒體與警方供稱,疑似因母親信奉特定宗教,將財產捐獻出去,且據傳安倍晉三生前對該宗教曾表態支持,故而引起兇手心生不滿,憤而痛下毒手。 目前關於詳細原因還有待釐清,不過日前該宗教已發出聲明,證實山上徹也母親的教友身分。 愛是不輕易「遷怒」 哥林多前書13:4-7告訴我們:「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我們很常聽到「愛是不輕易發怒」這句話,但其實現代人還會碰到一個問題是:「愛是不輕易遷怒」。意即,很多人會把怒氣,發在根本不是所謂「得罪我們的當事人」身上,以此發洩個人怒氣。 施以諾分享,若依照上述兇手的口供來看,山上徹也在某種程度上屬於「遷怒」,不論是基於愛他的母親,或是關注家中的財產,而將這樣的怒氣轉向特定宗教和安倍晉三的身上,最終導致一條人命被犧牲,山上徹也自己亦必須付上相關法律責任的代價。 對於山上徹也的母親而言,這樣的結果可能令她更加難過,也讓其家庭帶來無法計數的損失。 反觀安倍晉三的家人和親朋好友,在案發時間後似乎沒有對兇手,或對該特定宗教團體有過多遷怒的描述。若山上徹也口供屬實,殺人此舉明顯是遷怒的行為,但被害方至今沒有特別的表述,雙方態度形成一個截然不同的對比,也讓我們可以更多的反思。 「誰」是我們容易遷怒的目標? 施以諾提到,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有兩種人最容易讓人遷怒。 第一個是「家人」。可能因著與家人有長時間的相處、建立關係,讓我們的潛意識裡認為「得罪一下家人也沒關係」,但現在層出不窮的婚姻問題、家庭關係破裂,讓我們也必須去省思——難道最親近的人,就該接受我們最糟糕的對待嗎? 第二個是「公眾人物」。可能我們的生活上面臨一些不如意,這時很可能遷怒到某些看似「過得不錯」的公眾人物身上,把自己對於人生的不滿,投射到一些相對很順利的人身上。但,這樣做,真的對自己的生命有益處嗎? |
新聞照片:
|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