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人食堂、三明治工偕行 以藝術參與社會實踐 |
(2022年06月20日) |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
【邱國榮台北報導】藝術創作者如何用藝術進行社會實踐?6月18日下午,「舉牌天團」與「三明治工」共同策畫一場「社會實踐的各種可能」講座,邀請浪人食堂負責人張羽儀、三明治工共同創辦人李萬鏗對談,分享各自從創作者到組織經營者的歷程,以及如何建構自身社會倡議的想像與實踐方向。 李萬鏗指出,三明治工是將藝術與設計結合到公益的一個組織,起初不知道藝術創作介入社會倡議的具體方式,在建立組織後,藉由實驗與實踐,發現藝術創作進入社區真的可以發揮社會工作的力量,透過創作的靈感解決社工有時候沒辦法直接接觸的受助者情緒地雷。譬如,流浪街頭的無家者不願意工作,就算社工努力培力也無法引導成功,然而透過藝術介入的方式,能夠抵達受助者的內心世界,使受助者情緒趨向穩定,進而產生工作能力恢復的能量。 張羽儀指出,接觸無家者時,對於助人的社會工作者來說,通常最花心力的會是理解無家者的內在,以及跟他們溝通。台北市萬華區當地有個組織「台灣夢想城鄉」,是以藝術、木工、故事為媒介,致力於陪伴遭遇挫折的人,在那邊參與繪畫的無家者來到浪人食堂工作時,發現到他們的情緒相對穩定,也不閉塞,會專心聆聽社工的導引,而且遇到開心與不開心的事都願意分享,有助於社會工作者執行任務。 三明治工最近完成一項無家者野餐計畫,行前調查發現,跟家庭疏離情況下成長的無家者沒有野餐經驗,可是他們在路邊吃飯是每日生活的寫照,而且是在緊張狀態下進食,若是有打臨工的舉牌或出陣頭,也都是在工作狀態下趕緊完成進食。李萬鏗指出,社工與服務對象無家者的邊界是存在的,彼此的關係要活絡其實並不容易。但在執行野餐計畫前,野餐的內容與地點都是由無家者決定,之後,社工都驚訝野餐當天竟然能夠聽到無家者分享自己流浪過往與初戀經驗,且出現瞎起鬨的熱鬧氛圍,成功拉近無家者與社工的關係,這些是過去社工執行任務過程不會出現的場景。 本身也是藝術創作者張羽儀也分享投身社會服務的經驗,嘗試在思考與行動交錯中,實踐共好的社會想像。 |
新聞照片:
|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 |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