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神學院|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紀念講座 |
一南一北宣教士:馬雅各與馬偕 皆具蘇格蘭背景、一生奉獻給台,宣教特色卻截然不同! |
(2021年10月21日) |
本新聞提供者: 基督教今日報
移民拓荒者,刻苦耐勞性格 在台灣一北一南的宣教士,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與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皆受到蘇格蘭教會的影響,有趣的是,雖背景相同,卻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宣教方式。 馬偕牧師,在加拿大北部出生,生長在農村,性格刻苦耐勞,對福音有相當熱忱。1930年代,北蘇格蘭發生嚴重的社會問題,許多人被迫要移民,馬偕的家庭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移民到加拿大的左拉鎮。在這樣的移民環境中,培養了他拓荒者的堅忍性格。 馬偕深受加拿大奮興福音派的理念和熱情所影響,其中包含在左拉鎮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麥肯錫牧師,在他的牧養下,有許多年輕人被培養成為宣教士。 另外,受到福音奮興派的影響,前往中國的著名宣教士伯恩斯,其宣教的熱情,也深深影響到馬偕的童年和宣教理念。後來,馬偕在普林斯頓進修時,宣教學大師亞歷山大的授課,也深深影響了他。 一生奉獻給主,奉獻給台灣 馬偕在26歲那年,終於來台宣教,熱愛台灣的他,來台五個月就能以台語講道,更在淡水建立了第一間教會。當時在地方受到居民極大攔阻,後來他透過醫療方式傳教,成立滬尾偕醫館,幫助民眾拔牙以及治療瘧疾,順利展開北台灣的宣教旅程,共建立60間教會。 一生奉獻給台灣的馬偕,曾在日記中寫下:「請上帝幫助我,今天我再一次與祢立誓,就是痛苦至死,我一生也要在這片祢所揀選的土地上,為祢生,為你死!」 馬雅各醫生,則出生中產階級家庭,在較為富裕的環境成長,後來移民至蘇格蘭和英格蘭交界附近的伯明罕;那時從各地來的移民,不只有長老教會,還有蘇格蘭教會背景,雖然是弱勢小型的團體,但對福音卻充滿熱忱。 馬雅各醫生從打狗(今高雄港)登陸,後來進入台南府城,開始進行傳道醫療的工作。那時馬雅各會先講道再看病配藥,過程非常艱辛,行醫不久,即受到百姓反對與造謠。後來不得已,轉往鳳山旗後,成立台灣第一間西醫院,並設立了禮拜堂,其醫療傳道的果效顯著。 馬雅各來台宣教足跡遍布中南部,除醫療工作外,其中一個很大的貢獻是翻譯聖經,就是今日長老教會所使用的台語聖經。 |
新聞照片:
|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