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教會的出路》順服網路化教會的趨勢 憑藉靈巧走出疫情困境
(2021年06月16日)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
探討疫情嚴峻下教會的出路,新店行道會於6月15日由張茂松牧師(新店行道會創會牧師)與夏昊霝牧師(標竿教育基金會執行長)、萬力豪牧師(Peter Wan;The Hope教會主任牧師),召開「疫情下教會的出路」線上研討會,暢談教會如何回應嚴峻的疫情,600多位牧者同工參與。
「過去幾個星期,教會面對疫情的驚慌失措,上帝讓我看到秋風掃落葉的異象。」張茂松牧師引言說,「面對疫情全世界流行,教會究竟是如冷風吹起,連結於樹木的樹葉,被冷風吹下來,還是無懼冷風依舊站立呢?」
 這場線上聚會首先由夏昊霝牧師、萬力豪牧師分享教會對疫情的回應。其次,新店行道會張光偉主任牧師及牧者團隊分析線上事工的優缺點。
 線上聚會仍要活出耶穌基督的生命
 夏昊霝牧師說,疫情帶給人類的挑戰是,被迫宅在家,過著如同日本「御宅族」的生活,然而環境無法限制神的大能,教會必須回應環境,突破舊有的框架,繼續傳天國的福音。譬如有一位傳道人問他「如何線上牧養教會會眾?」他建議與其開直播給20人看,倒不如把聚會分成2堂,每堂10人,善用Line等工具聚會,讓會眾團契、彼此分享。
 「聚會的目的就是要弟兄姊妹活出耶穌基督的生命。」夏牧師說,教會雖不能實體聚會,但線上聚會卻可以讓會眾更多回應講道。神的教會是一群蒙召基督徒,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我們跟保羅、彼得同屬基督肢體,卻因屬不同年代,沒辦法一起聚會,但聚會看重的是團契關係。
 中華福音協進會針對疫情下教會如何回應的教勢報告問卷,已回收500多份。問卷中看到牧者大半回應,疫情期間的線上聚會比實體聚會,會友的靈命狀況反而更好,禱告時間增加,讀經時間增加,弟兄姊妹關係更好,牧者與會友關係也更好。
 以「教會5.0」理論來看,夏牧師說,「教會5.0是重新看重個人與主的關係,培育跟隨耶穌的門徒,建立更容易擴散的微型教會,以完成大使命。」他認為疫情下的教會會直接升級到教會5.0,更多建造耶穌基督的門徒。
 確認教會的mission 求神帶領勇往直前
 對於教會所遭遇的疫情空前挑戰,Peter牧師說,The Hope教會只有10位全職同工,卻要牧養上千位弟兄姊妹,加上三級防疫警戒,服事變得難度很高。但禱告中,神給他馬太福音6章24-25節經文,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也不要為生活擔憂。
 Peter牧師說,他來到神的面前安靜,思想到雖然環境改變,但神給我們的大使命一直沒有改變過。過去我們成功的模式,之前看重的東西,在疫情底下都派不上用場。主提醒他,「尋求突破,繼續事奉、敬拜祂,不會做沒有關係,但不能敬拜錯的東西」,於是他帶領團隊更多尋求神的帶領與心意。
 第一、確認神給教會的mission,擬定中長期的長久計劃,在疫情中帶領教會弟兄姊妹繼續往前。以台灣疫情嚴峻程度,即使全體打完疫苗,疫情也絕對不可以在2個星期就解封,可能到年底都無法實體聚會。
 第二、從眼前可以做的事開始做,持續一致性運作。不用一開始就引進先進科技,但維持每週聚會的一致性,從中檢討優劣,慢慢升級。
 第三、厚植會友對領袖的信任關係。牧者的牧養權不要給別人,羊群需要每天聽到牧者的聲音。
 第四、預備心接受不同批評跟斷論。確認教會的mission是走在神的心意當中,不管在疫情期間,遇上任何的批評論斷,全然交託給上帝。
 第五、不要只是COPY別人的東西,要探索出長久要走的路及策略。疫情所帶來的教會網路化趨勢,是回不去的,以北美教會所遭遇的情況,真正困難會出現線上聚會3個月後,聚會人數大幅往下滑。線上無法完全取代實體,實體聚會的Relationship有其必要。
張茂松牧師總結說,疫情對末來教會的衝擊是強烈的,網路聚會缺乏溫度,沒有實體團契關係,然而小組聚會時間不再受限,也沒有居住遠近距離的困擾,關係更緊密,成「無牆教會」的雛型。尤其教會若遇上逼迫,化整為零,反倒可以藉由線上聚會拓植更多的網路教會,影響力無遠弗屆。只不過要進入網路化教會,傳道人跟弟兄姊妹得先克服使用新科技的恐懼及習慣,學習線上聚會技巧,以及如何突破關係的經營。
QA階段,被問到「線上禱讀」時,張茂松牧師說,「禱讀」是召會李常受弟兄教導的屬靈資產,幾十年來牧養全世界20萬聚會點、上百萬聖徒,「禱讀」小組跟RPG復興禱告小組很像,人數最好控制在3到5人,「禱讀」每個人都要開口,按順序「禱讀」,在讀不在禱。
「如何操作線上裝備課程及門徒牧養?」夏牧師認為,線上裝備課程,可請學員先看預錄課程教導,師生再上線討論,效果最好。張牧師也認為,傳道人可以引導成年人自我學習,給學員題目上網自我學習,然後在線上聚會討論,事半功倍。
線上事工的經驗分享
 對於online教會包括主日聚會、主日會後小組分享、兒童主日學、老人聚會,張光偉牧師及教牧團隊逐一說明。
 online聚會包括敬拜、禱告及信息,不可超過50分鐘。線上聚會過程,不僅小編可帶動聚會氛圍,講員也可以請與會者在留言區按讚、按一排愛心或「阿們」,讓聚會變得好玩,而不是一成不變。主日崇拜後安排40-50分鐘的線上小組,討論主日信息及感恩分享,讓會眾感受到聚會的溫度。
 沒有設備及資源的教會傳道人,可使用LINE群組,少量多餐,每一天讓會友聽到牧者的聲音,有屬靈的遮蓋。
 至於「線上小組牧養的果效」,同工分享說,一對住林口的夫妻,因到新店教會主日較遠,一個月總有一、二次不會主日,平常也急著趕回林口,不會參與小組。但是,改成線上主日後,現在很穩定參加主日及會後小組分享,跟組員關係越來越好;另有同工分享,線上小組可以有趣一點,增加聚會的互動和溫度,譬如大家全部穿花襯衫、戴帽子,或化粧打扮一起在線上吃飯,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說話,也可以舉辦線上桌遊、線上運動,或是由主持人帶領親子烘培,平添小組員疫情生活的色彩;至於不熟3C的長輩,同工則打電話關懷,為長輩禱告,也請長輩為同工禱告,也可以請陪伴長輩的家人協助,設定手機Line群組,開始線上聚會。
 「教會不管是實體或線上,一定要看重禱告。」張光偉牧師說,有份調查指出,疫情結束後,有50%的弟兄姊妹會留在online,不再回到實體教會。有傳道人指出,從過去一年多美國線上聚會的經驗,online禱告聚集很重要,讓會友更多與神親密的關係,跟教會同工感受神的同在,聆聽神的聲音。
 張茂松牧師結論說,線上聚會要注意聚會的溫度,讓小組每個人都講話參與很重要,以聚會溫度來講,最好是實體聚會,會眾可以交談、握手、擁抱,線上影像聚會次之,再來是聲音,最差是文字。要克服線上聚會溫度不足,或許年輕人採用的多元活動是可行的。
 「挑戰就是機會!」面對回不去的網路化教會趨勢,教會傳道人不只要線上聚會,還要學習線上牧養,即使恢復實體聚會,線上聚會牧養也不能停,網路植堂不是夢,可以讓神的國度爆炸性地擴展!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