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傳道人分享喜樂 祝福更多視障族群
伊甸盲人喜樂合唱團35週年
(2020年09月16日)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
伊甸盲人喜樂合唱團35週年,合唱團8月剛完成教會巡迴演出,團長李繼吾傳道於9月15日受訪表示,未來5年他將傳遞伊甸的「服務弱勢、領人歸主」雙福異象,不再站在第一線,而是陪伴新團員打好信仰根基,成為傳道人,運用網路平台,把神的愛傳出去,祝福更多視障者及其家庭。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簡稱伊甸基金會)由身障作家劉俠姊妹(1942-2003)所創辦,伊甸的異象就是「服務弱勢,見證基督,推動雙福,領人歸主」。依衛福部統計及每年視障服務處服務近千名視障者重建,顯示中途失明者日增。
 盲人喜樂合唱團於1985年8月創團,為男聲四重唱,到了2000年以後,禾場需求越來越大,2005年成立男女混聲的「盲人喜恩合唱團」,2007年成立女聲的「盲人讚美合唱團」,提供不一樣的音樂組合及團員的生命見證,以造就視障朋友為使命。35年來3個合唱團走遍海內外,逾6,000場次演出,接觸300萬人次。
 說起草創之初,李傳道說,35年前的時空環境,視障者只能到按摩院做=「massage桑」,他參加伊甸專門服事視障基督徒的盲人團契「靈光團契」,藉由信仰在生活中重新得力,因著盲人熱愛音樂,專注唱詩歌、敬拜神,團契就成立「瞽音詩班」,前往監獄、育幼院服事。後來與創辦人劉俠的生命見證配搭,組成男聲合唱團,團名取為「喜樂」乃是出自箴言十七章22節「喜樂的心乃是良藥」,希望分享喜樂。
 「為視障者開拓除了按摩以外的另外一條路,用歌聲、生命見證幫助視障者,走出黑暗迎向光明,且被上帝的愛觸碰。」李傳道說,合唱團運作一開始並不順利,後來團員回應神的呼召,放棄按摩院2、3萬元穩定收入,全職事奉,還租屋同住培養合唱及生活的默契。雖然彼此家庭背景及生活習慣不同,還曾經歷領不到薪水,吃泡麵、土司度日,走路到辦公室上班的日子,磨合了7、8年,都沒人放棄,如同一家人彼此代禱扶持,持守信仰走過艱辛的旅程。
 雙福事工不同階段性任務
 合唱團前10年的第一階段,劉俠讓團員接受音樂、文學、口才及神學訓練,報名華神延伸制、浸神進修,上宇宙光的社工心理諮商、成長團體的課程,全方位培訓團員的身心靈,陳明輝、林德昌兩位創始團員日後更成為盲人牧師。
 第二階段開辦廣播人才培訓班及音樂營,提供視障者其他的職業出路。李傳道說,他不敢說擁有「絕對音感」,但對聲音很敏感,也熱愛跟聲音有關的工作,盲人只要克服操作機器的困難,就會跟一般錄音師沒兩樣,所以伊甸基金會的音響、樂器都由他負責,因著劉俠的鼓勵,善用廣播傳福音,1992年他成為盲人錄音師,伊甸也設置錄音工作室,製作錄音節目,大量送往電台播放,傳福音給足不出戶的視障、身障者,以及老人和小朋友。暑假更在陽明山營地開辦3天2夜廣播人才、音樂夏令營,嘉惠視障的孩子,每梯次都有7、80人參加。2000年以後,伊甸更與勞委會合辦廣播人才培訓班、音樂創作電腦編曲等職訓班,培訓視障者職業技能。之後也陸續成立「喜恩」、「讚美」兩個合唱團,讓更多視障音樂愛好者參與宣教領域,並協助視障者考街頭藝人執照,或培養編曲、作曲能力,承接網路廣告音樂個案。
 第三階段迎接網路化、數位化的到來。2014年開辦「樂滿伊甸園」網路平台,讓視障者不用出門,在家就可透過網路學樂器,不管是鍵盤、長笛、吉他、口琴、陶笛等樂器,以視障者容易取得的樂器為主,現在已開到7個班。考量人力、資源配置,現已不辦音樂營,改成音樂佈道會,並配搭戲劇傳福音。
 談到伊甸視障服務處現在的事工,李傳道說,有重建心理輔導、就業輔導、家庭關懷等部門,關懷視障者的需要。譬如早在25年前伊甸就設立「八德示範按摩院」,倡導視障者朝九晚五上下班,並把按摩小棧的做法,推廣到中研院、醫療院所、大賣場。至於傳福音的宣廣部,雖然宣廣部也辦幸福小組,陪伴視障者家庭信主,但李傳道說,未來5年他要做的是異象的傳承,不再站在第一線,而是專心陪伴新團員走恩典之路,建構門訓中心的根基,不再以事工導向,辦太多活動,而是和不同神學院合作,開辦教牧、音樂課程,培訓視障者及合唱團成為傳道人。愛是無國界的,未來透過網路數位平台,向海外華人傳福音。
 代禱事項
 至於需要為伊甸視障服務處代禱事項,李傳道說,一、需要更多經特別訓練的志工的雙手和眼睛,加入陪伴視障者的行列。譬如臉書小編的同工就是中度弱視患者,需要人幫忙影像及資料編輯。二、因應未來網路、文字雙福事工的需求,盼望更多熟悉網路、直播技術支援的志工加入,協助文字、影片剪接、節目直播,「我們不要當網紅,上帝紅就好!」三、盼望教會、社團提供更多視障者服務的機會,藉由音樂、生命見證分享,傳遞上帝的愛。也歡迎代禱勇士加入伊甸的臉書、YouTube為雙福事工的活動及需求代禱。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