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同行 將教會帶到基層家庭中 |
(2020年05月27日) |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各種影響仍然持續中,由香港的10個機構合辦的「疫中同行/了解基層的需要」教牧領袖交流會,於5月13日以Zoom連線舉行線上直播,開放給教牧同工、信徒領袖、機構同工們參與,主要講員是歐偉民博士、梁友東牧師,並請羅瑞雲、劉旭東作相關議題的回應。 關於基層兒童的服事,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歐偉民博士提到,基層小朋友在食物及教育上有很大需要,他們因疫情被困在家中,家長也不便外出購買新鮮食物;雖然倡導「停課不停學」,但是有些基層的家庭卻沒有電腦及Wi-Fi,父母也不會用電腦。因此,教會應該了解及陪伴這些有困難的基層民眾,減輕他們的憂慮。他提醒服事基層的教會或機構,「不是單單發送物資,而是要傳遞基督的愛,並將鄰舍的生命視為尊貴,所做的與所說的要相稱。」 共享、共生、共榮 對於新移民、單親家庭及低收入戶的處境,新福事工協會總幹事梁友東牧師提議,協會與教會夥伴同行事奉,達致共享、共生及共榮。他說,「共享」是指推動教會看到社區鄰舍的需要,不是單一事件,而是持續的關懷同行,是異象和使命。而且他們會開放教會,讓基層人士來到能夠被服事、被關愛,使教會成為社區支援的平台。至於「共生」及「共榮」,是透過地區網絡、學校或社會服務機構將社區人士帶到教會,使教會成為關懷的地方,深化與基層人士的關係。而他們到教會後,看到基督徒的見證及服事,當生命得以改變,並找到自己的定位及價值,將會反過來關心身邊人,貢獻社會。 城市睦福團契總幹事劉旭東說,基層家庭的起跑點與參與教會的家庭差很遠,但教會更要進入他們當中,不是一次性,是要建立關係及聆聽,這不在於差異,而在於同行。歐偉民也認同服事不是單次,因持續才有愛心,服事就是捨己,是放下自己,聆聽擺在面前真實生命的需要。 教會走出圍牆 至於基層人士進教會常感不適應,歐偉民認為,不一定要他們進教會才算成功,反而是將教會帶到基層家庭中。劉旭東也說,不是為教會增長,最重要是教會有心,能做到多少便做多少,讓神帶領。他勉勵說,看到需要,動了慈心,就不用擔心。 劉旭東於回應時指出,「不可用可憐的心態接觸有需要的人,要同行。」教會要走出自己的圍牆,去到有需要的人當中。另外,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署理總幹事羅瑞雲的回應則提出,除了金錢及物資,教會亦可在專業上向基層提供協助。她認為「關顧要長期持續,才能明白當事人的心情,見證生命的改變。」 這次交流會由「疫裡有情.合一見證」主辦,合辦單位有:工業福音團契、明光社、城市睦福團契、施達基金會、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新福事工協會、教會更新運動、維護家庭基金、香港神託會、宣道出版社。 |
新聞照片:
|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