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兒少安置聯盟成立 籲政府重視以兒少權益優先的機構照顧服務
(2020年03月11日)
本新聞提供者: 網友/機構提供
 面對防疫衝擊,處於第一線兒少照顧的安置機構十分憂心!全國第一個完全由兒少機構實務工作者組成的「台灣全國兒少安置機構聯盟」(簡稱「兒少安置聯盟」)於3月10日成立,呼籲衛福部針對兒少安置機構面臨的防疫問題,儘快與各縣市政府社會局處討論配套措施。

 聯盟表示,目前各縣市政府的防疫措施作法不一,相較於一般家庭,兒少安置機構屬於團體照顧生活,有其特殊性,高風險性。而防疫問題只是冰山一角,聯盟期待透過集體的力量,與政府對話,建立良善的合作協力關係,持續堅守兒少保護的最後一道防護網。現場監察委員王幼玲、立法委員吳玉琴、司法院少家廳法官李明鴻、社家署代理組長林資芮、社福總盟理事長陳節如等各界代表,以及來自全台40個安置機構的會員代表,一起出席台灣全國兒少安置機構聯盟成立大會。

人力短缺!防疫問題讓安置機構照顧面臨嚴峻挑戰

 全國兒少安置機構理事長吳小萍表示,多數兒少安置機構採取家庭式照顧模式,每個小家的照顧者需要24小時輪班,加上專業人員資格限制,與近來勞動法規修改,各安置機構人力配置需增加近一倍,目前全國九成以上的安置機構皆面臨照顧人力嚴重不足的問題。兒少安置機構最擔心的是,有院生因為班級或學校有確診個案而需被隔離時,將面臨照顧人力與隔離空間嚴重不足的挑戰,第一線的照顧人力將更加捉襟見肘。

 吳小萍說,立法院2月25日三讀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與紓困特別條例》,兒少安置機構獲通知,對於直接照顧院童的工作人員被通知自主健康管理者不能上班,且無法適用紓困條例,兒少安置機構遵守長期被政府以高標準檢視,但具特殊性的資源需求卻被忽略。兒少安置聯盟認為,社政、教育、衛政、勞政、警政、司法等相關部會應該要積極溝通,正視兒少安置機構的處境及被需要性,在立法階段時就要讓兒少安置機構獲得適當的關注和資源。

安置經費不足!安置照顧是委託案、非補助案 機構自籌經費壓力大

 台灣約有一半的安置兒少來自家庭遭受重大變故與無依者,由縣市政府社會局轉介,其次為受保護安置者及司法轉向安置有偏差行為的孩子。安置機構提供兒少生活照顧替代性照顧,心理及行為輔導、課業及家庭輔導等服務,每人每月安置成本在53,000元到66,000元之間,然而縣市政府實際給予的安置費,108年一般兒童約在21,000元。安置機構面對著前線急迫的照顧需求,同時又有籌措經費的雙重壓力,如何讓「質量並進」,保全兒少權益,壓力不可謂不大。

最後一道安全網 陪弱勢兒少多走一哩路

 在台灣少子化的趨勢下,家外安置兒少人數占全國兒少的比例,卻未因此而下降。近10年來接受家外安置的兒少,維持在每萬人有12人(亦即每千位就有1.2人以上),顯示仍有一定比例的兒少有接受家外安置需求,其中機構安置的孩子,占家外安置人數比例達65%。因此兒少安置聯盟期待建立完善的兒少機構安置政策與環境,與政府共同擔起照顧責任。

 曾經針對兒少安置機構進行專案報告的監察委員王幼玲表示,從監察院的調查報告中,我們發現到,有許多兒少居然找不到安置機構,因有些機構因資源不足無法持續經營,因此為了讓兒少得到安穩安全的環境,我們需投入更多的資源,兒少是國家的責任,不能把照顧孩子的責任轉給機構。

 在育幼院長大的韋韋和博葦,透過彼此對話感謝育幼院的栽培。韋韋目前是大學社工系三年級,年幼時跟著家人四處流浪,居無定所,育幼院栽培他同時擁有音樂才華,韋韋說:「若沒有育幼院的照顧,我可能還在迷惘人生不知要何去何從!」他現場表演二胡才藝,未來期待能透過社工和音樂的專業,成為育幼院學弟妹的好榜樣。

 2年前投入影像社群成為YouTuber的博葦也經歷家庭不睦的磨難,但他沒有被脆弱幼年經歷打敗。他很感謝育幼院的照顧,養成他樂觀堅毅的性格。博葦說:「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則無窮大。」他希望透過網路世界做與公益相關的事情,成為一個有號召力的人,影響更多人關懷社會。

 兒少安置聯盟透過行動劇,強調兒少安置機構不漏接需要安置的孩子,聯盟主張自律、平等、共學與共好,成為社會信任與永續發展的助人團體。對於現行相關法規對機構照顧造成的困境,期待透過聯盟力量,呼籲政府及社會大眾正視兒少安置機構的需求與處境,提升第一線的照顧能量,一起為兒少安置機構的現在與將來,找到更適切的方向。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