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本聖經百週年感恩禮拜》聖經屹立不搖 盼成全華人的幫助
(2019年10月29日)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
​​​ 台灣聖經公會於10月26日在台北浸信會懷恩堂舉行「和合本聖經百週年感恩禮拜」,不僅介紹台灣聖經公會事工5大方向,也探討網路時代基督徒讀經習慣的改變,對紙本聖經所帶來的衝擊及影響。

 台灣聖經公會董事林思川神父首先帶領大家祈禱,勉勵信徒繼續聆聽、接納上帝的聖言。董事張員榮牧師以「百尺竿頭,任重道遠」為題,敍述自1909年以來,每隔百年發生的歷史大事,並揭示現代人因著科技發展帶來方便,也改變許多人讀經習慣,從原本的紙本聖經轉變為用手機閱讀聖經。

 追溯和合本聖經的歷史,自主後約1300年就開始有聖經中文譯本,當時只有部分書卷。一直到1823年,馬禮遜主導翻譯的新舊約聖經出版了,取名《神天聖書》;之後雖有《委辦譯本》、《北京官話新舊約全書》,但沒有全華人共同使用的譯本。直至1939年《官話和合譯本》在白話文運動的推波助瀾之下,「官話」逐漸改稱「國語」,1939年改稱《國語和合本》,成為教會唯一使用的和合譯本,就簡稱為現今的和合本。和合,也象徵著教會的合一。

 「縱然時代在改變,但聖經卻仍然屹立不搖。」張員榮牧師說,回溯歷史的同時,他也不斷思考在未來的100年要如何透過聖經將信仰傳承給下一代?他認為用手機閱讀聖經雖然方便,卻也帶來負面的影響。「例如讀經時,眼睛雖然看手機,但訊息也同時會一直進來,如何靜得下心來領受上帝的話語?」靜下心,才能分辨是否來自上帝的話語,對每一位基督徒都非常重要。

 聖經不斷對我們傳揚兩個信息:一是誡命、二是使命。我們自己必須先領受基督的福音,進而順服上帝交給我們的使命,如此才能把福音傳揚出去。但是現在有多少人願意翻開聖經?唯有透過聖經,才能領受上帝的話語,「勿將聖經當成是一本獲取知識的工具而已。」

 他引用使徒行傳8章31節經文,當腓利聽到衣索比亞的太監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的故事,期勉每位基督徒勿輕忽這樣的呼聲,一定要像腓利一樣勇於「給予回應」,如此才能透過聖經在未來的100年將信仰傳承給下一代,並深盼藉著聖經,成為全球華人的幫助。

 《和合本研讀本系列》總編暨翻譯顧問彭國瑋牧師鼓勵,弟兄姊妹要多閱讀不同版本的聖經。他提出聖經漢譯的三大願景:一、翻譯同工能將自己的經驗傳承下去。二、更多機構產生更多樣的聖經漢譯,設定更明確的翻譯目的,用更多的角度去服務讀者。三、未來的事工能重現《和合本》到《委辦譯本》百花齊放的景象,再一次合一。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