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共享空間 助未信者接觸教會
(2019年02月20日)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
 
國度復興報 訊

一直以來,空間短缺在香港引起不同程度的問題。縱然社會經過不同的研究和討論,亦似乎未能找出治本的方案解決問題。空間短缺影響著社會上各階層的市民,使基層及貧困人士生活更為困苦。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一直致力服事貧窮人,有見「空間共享」理念成為社會新趨勢,為紓緩空間緊張的壓力,於是1月24日於英語教會IslandECC舉辦「國度觀下的空間共享」工作坊,討論現時教會怎樣可以開放空間給社區及貧窮人士,亦探討聖經中如何看待「空間共享」這議題。

教會共享空間的三層同心圓

建築師王緯彬在其中分享多年來幫助教會設計空間的心得。他總括教會空間的使用方法可以用三個層面來理解:一、教會日常聚會的空間使用;二、星期一至五教會實體空間的開放讓有需要的人使用;三、利用手機應用程式平台開放給不同的機構或有需要人士使用。王緯彬指,這就像一個三層的同心圓,社群就在圈外,而教會空間使用的影響力由同心圓的內至外擴展出去。他認為在新經濟模式的發展下,很多企業已經進行革新,活化空間的使用,而教會亦不例外。十多年前,教會或會考慮以擴堂或植堂的形式擴展事工發展,但現今土地成本不斷上漲,不少教會在缺乏充裕資金之下,寧願進行原址裝修活化空間,甚至走「另類」路線,成為福音髮型屋、福音café。王緯彬覺得以福音髮型屋、福音café或類似形式與社群共享空間是符合聖經中的教導,如使徒行傳二章42-47節中正是教導我們「凡物公用」。

王緯彬認為大部份教會在星期六、日以外的時間都不會運用,與其浪費這些珍貴的空間資源,何必不開放給予社群使用、物盡其用?有見及此,王緯彬有意幫助教會由內向型的私人空間改造成為外展型的社區空間。由教會提供共享空間及用作裝修的資金,便能吸引不同年輕人共享時間、才能給教會。不過,要達到這同心圓的第二層已經不容易,王緯彬覺得必須具有一個異象相同的團隊才能做到「教會共享」。

宣道會利福堂的共享空間實例

縱然「教會共享」之路不易走,但亦不乏成功例子,宣道會利福堂就是個見證。該堂主任潘國賢牧師認同王緯彬指教會可以成為外展型空間的理念,亦將宣道會利福堂打造成共享空間。潘國賢從馬太福音十四章13-21節「五餅二魚」神蹟領受到這個異象,明白分享並不是在乎自己是否足夠,而是是否看見這份需要。他指共享空間就像接待一些覺得自己缺乏、有需要的人,過程中可能不知不覺接待了天使,成為上帝重用的僕人。空間共享分享到的內容不只是一杯咖啡,也不只是一件曲奇,其實最重要的是一份「愛」。

現時宣道會利福堂的空間使用方法比以往更廣泛,除了提供一個自由的空間給未信者接觸教會,亦會舉辦健康講座、小型音樂會或成為退修地點及捐血站等,服事社區和不同類型的機構。宣道會利福堂會設立親善大使小組傳遞咖啡、小食,以及進行清潔,潘國賢認為可以藉此發揮教會中不同人的恩賜,彼此配搭,學習以愛款待服事。服事形式的改變也同時塑造教會的未來,宣道會利福堂也因此訂立發展三大階段,首先建立彼此服事,充滿愛心的團契;繼而建立信徒親友群體,增加對教會的歸屬感,打開福音之門;最後走進社區,與社區教會、社群接觸,建立社區的燈台。

宣道會利福堂走向空間共享背後也受到不同挑戰,如有信徒擔憂外來人士會破壞了神的聖殿,亦擔心管理不善會釀成失控局面,以及面對招待大量新朋友會增加同工的工作量等。而潘國賢則認為經濟上的負擔是一大難關,除了需集資一筆龐大的裝修費用外,教會內的一切食物與飲品都一律不收費,只靠使用者的奉獻來維持,盼望大家明白奉獻是用來「祝福下一個朋友」。

能助小型機構及接觸未信者

城市實驗室創辦人柯廣輝亦認同空間共享能成為禾場接觸更多未信者,而且同時幫助到不少小型機構。柯廣輝眼見香港有很多帶有異象的機構忠心服事一眾弱勢群體,但礙於缺乏資源、網絡、專才和管理技巧,使事工遭遇極大困難。空間共享能成為一個契機,匯集不同恩賜才能的人士,使大家都能享用到一個完整機構可以享受的東西。柯廣輝認為空間共享是一個實驗,可預見當中會有失敗,但失敗過後他提醒教會不要氣餒,而同行伙伴在過程中是非常重要。

王緯彬亦介紹他開發的一個手機應用程式「meetus!」,希望作為平台,讓一些能共享空間的教會配對有需要使用空間的人士:教會或機構可先登記,提出申請成為主辦人,當申請被成功批核後,便可在「meetus!」上舉辦活動開放給會員參與。王緯彬指活動類型可以相當多元化,可涵蓋音樂、運動、社交、家庭、就業等範疇,盼望透過活動能成為誘因,吸引更多未信者接觸教會。任何人,即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可以登記成為會員,而王緯彬指主辦人舉辦的活動則須以與福音工作相關才會被成功審批。除此以外,「meetus!」還具有招募義工功能,幫助不同的教會或機構尋找合適的義工。

討論環節中,有參與人士在小型機構中服事,分享到教會共享空間不但能令空間資源更有效率地使用,能祝福到不少有需要的事工外,反過來亦同時幫助教會吸納事工中的未信者。有教會的人數因而大幅提升,達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本文原載於《時代論壇》1642期,採訪:黃立星/2019年2月7日,已獲《時代論壇》授權轉載,網址:http://christiantimes.org.hk)

時代論壇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