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信仰根本 關懷自然受造 |
生態關懷者協會20週年 期待教會成為全國最大環保團體 愛護地球母親 |
(2018年06月06日) |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
生態關懷者協會20週年 期待教會成為全國最大環保團體 愛護地球母親 【邱國榮 台北報導】 生態關懷者協會成立20週年感恩禮拜,6月4日下午2點,在七星中會濟南教會禮拜堂舉行,特別的是,會中以聖法蘭西斯的〈太陽頌〉作為禮拜的立志祈禱文。主理的濟南教會牧師黃春生表示,聖法蘭西斯將太陽稱為弟兄,大地像似母親一樣的姊妹,〈太陽頌〉可使我們重新思考基督教信仰所講的,對環境與自然的關懷。 講道主題「從受造界來學習」,引用約伯記12章7∼10節。黃春生表示,約伯在回答人生問題時,看到人存在的價值是在神手裡,並把受造界當成是夥伴,而不是踐踏的對象;約伯清楚告訴我們,要向走獸與空中飛鳥學習,因而能夠明白上帝的創造。簡單地說,人要將受造界當成是夥伴關係,而不是由上而下的從屬關係。 生態關懷者者協會成立20週年感恩禮拜,特別以〈太陽頌〉做為立志祈禱。黃春生說,倘若人自以為是受造界的主宰者,所衍生出的會是過度開發、破壞自然生態;約伯或聖法蘭西斯,都使我們思考基督教信仰重視對環境與自然的關懷,教會應該回到信仰根本,跟受造界連結成為一體,人類不是主宰者,人一旦犯罪,受造界也會跟著受害。 感恩禮拜結束後,協會接著舉辦「關懷我們的家園」系列講座的第4場座談,邀請宜蘭在地復育負責人葉衍均談「低碳(在地)飲食」。葉衍均說,中南部是PM2.5重災區,世界衛生組織將PM2.5列為一級致癌物,而根據中山醫學大學教授廖勇柏所製作的癌症地圖,癌症高分布地區集中在中南部,國人所吃的葉菜食物主要就是來自空汙重災區,不得不注意。葉衍均建議大眾,盡量吃原型、在地的食物,也忌口含有損害健康的添加物加工食品。 生態關懷者協會創會理事長陳慈美,在座談會上表示,身為基督徒,在1991年參加主婦聯盟的第一天,就覺得教會界對於環境自然議題不可以置身事外。回顧協會的發展,剛加入主婦聯盟不久的陳慈美,當時邀請主婦聯盟環委會成員中的基督徒,共同在1992年成立「生態神學中心」,以推廣整全環境教育為宗旨。因生態神學中心的積極推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委員會於1997年通過設立每年6月第一個主日為「環境主日」,由教社委員會提供主日講章和相關教材給全國教會,期待能夠在各地教會落實生態關懷事工。 為讓生態神學中心跨出教會圈,在1998年正式立案成立「生態關懷者協會」,以探討土地倫理、追求生態公義、落實儉樸生活,作為參與建構台灣生態文化為宗旨。陳慈美說,協會的成立,是希望教會是生態教育的地方,可以用讀書會方式在地方推動教育,如果教會都加入的話,教會是全國最大的環保團體。 生態關懷者協會在2009年成立「台灣地球憲章聯盟」;翌年,與台灣地球憲章聯盟受國際地球憲章聯盟總部邀請,於10月在台東舉辦亞太地區慶祝地球憲章10週年活動。生態關懷者協會與台灣地球憲章聯盟期待未來能藉由參與及主辦國際研討會的機會,拓展環境教育內涵,累積實務經驗,儲備定根台灣文化又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落實永續願景。 (攝影╱邱國榮) |
新聞照片:
|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 |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